小鱼汤面鱼有一天,去钓友家吃饭,推杯换盏中,谈到钓鱼之事,可谓兴致勃勃,眉飞色舞。我总是感慨每次钓到的多是小鱼,又总是给放了。钓友很是惋惜地说,别呀,下次再钓到小鱼,千万不要放了,做成小鱼汤可鲜了,且可以做出小鱼汤面鱼或是下面条,吃起来可就是人间美味呀!我好奇地问起他的做法,他便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我。后来,我再钓到小鱼,统统带回家,如法炮制学做小鱼汤面鱼,果真是鲜美可口,家人吃了竟也连连夸赞。
为何叫淮扬菜?淮安不仅是苏北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漕运要津,且是“南必得而后进取有资,北必得而后饷运无阻”的军事重镇,还是因漕运而应运而生的造船中心,以至历代文人都喜来此一游。早在唐代,诗人白居易就诗赞这里是“淮水东南第一州”。
一品香饭店的松鼠鳜鱼淮安区的一品香饭店创建于清末,位于淮安区中山路的南头,即旧时代老淮安的县市口的蔚西草堂旧址改名的。民国初,为纪念孙中山,将淮安山阳县衙旧署中路部分打通一条南北路,便于百姓通行,这条路就改名为中山路,如今这条中山路还存在着。
跟着名师尝汤包品文化年关将近,河下汤包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刘大海更忙了,他饭店主打的蟹黄汤包(俗称河下汤包)更是供不应求,提前订餐来店中吃的、从网上购的,络绎不绝。有位从北京回淮探亲的80多岁老人说:“终于吃到了60多年前的河下蟹黄汤包口味!”
面疙瘩面疙瘩是一道非常地道的家常美食,尤其在我们家乡一带,可以这么说,没有人不会做面疙瘩的。
烧杂烩和杂烩面中午不回家吃饭,走出校门,来到一家面条店,进门,老板娘问:“吃什么面?”我抬着头,看墙上价目表“蹄髈、拆骨、回锅、长鱼”,犹豫不决。都好吃,却都又不大想吃,常拖(淮安方言,吃面条一定要“拖”)面条,淮安盖浇面有点油腻,口重,天天吃,吃腻了,多少有点儿发够。
平桥又一名菜—— 查庄炒长鱼查庄位于淮安区平桥的最东首。查庄炒长鱼把长鱼又做成了一种“经典”,但查庄炒长鱼不在“长鱼宴”系列之中。
钦工肉圆展新姿钦工肉圆,是以当地纯天然配方饲料饲养的生猪后臀精瘦肉为主要原料,经独特工艺制作而成。制作钦工肉圆,首先要选择好主要原料(生猪后臀精瘦肉);每天早上天还没亮时,其制作人就要到菜场取屠宰不超过两小时的猪后腿肉,去除肥肉和经络,将其精瘦肉取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肉糜的黏性。
失味的荸荠梁实秋在《腊肉》一文中这样写道:“真正上好的腊肉我只吃过一次……此后在各处的餐馆里吃炒腊肉都不能和这一次相比。”这一次是他在湖南湘潭朋友家吃的,宾主尽欢,喝干一瓶温州老白酒。
新河头八大碗早年我们白马湖四周菜肴的共同之处,就是八大碗。八大碗实际是一桌菜,也是一种民间的请客习俗。又叫八样头。那种大碗容量大、碗底深,又叫大龙碗。这大碗菜在20世纪50—60年代还非常流行,只要请客都是这八样,形式一致,内容一致;而且是一碗一碗地上,前一碗吃完才上后一碗,家家如此。往往吃过这顿饭,有人还引以为骄傲,说今天吃的是八大碗。意思平常是吃不到嘴的。
“淮安早茶名店”授牌!你吃过几家?(附:淮安早茶名店名单)22日下午,淮安市旅游协会在淮安市日月洲度假酒店举行了“淮安早茶名店”授牌仪式,我市40余家饭店被评为“淮安早茶名店”。
小脚饼多少年过去了,外婆去世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吃过那美味的小脚饼。因为我妻子不会那样发酵。这天我走到街上,偶然发现有人卖小脚饼,倒感到是奇事。这位制饼师傅叫吴凤德,他父亲是老干部,早就认识我了。我便向他咨询了制作方法和流程以及经营情况。他小本经营,每天两三个小时几百块饼就销完了。还有附近乡镇的人特地开车来一次就买二三十块的。
韭菜炒长鱼要做好韭菜炒长鱼,首先要有上好的食材。长鱼必选毛笔杆粗细的野生的,因为过粗的肉质偏老,过细的又口感不足。制作中不同于车桥软兜长鱼,长鱼子和血必保留其中,方显色香味俱全。韭菜也很讲究,定要本地的小韭菜,其长仅十多厘米,根细如针,表面呈淡淡的紫色;叶细如丝,显柔和的青色。闻之更有淡淡的清香,将其洗尽晾干水分,切成3厘米长均匀一致的小段。
脆皮臭干带来的甜美生活“‘唐记臭干’从默默无闻到广受欢迎,离不开大家的支持。”2020年,唐维先加入清江浦区让爱起航公益服务中心,成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回馈社会。无偿献血、去敬老院慰问老人、走进社区关爱孤寡老人……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加入让爱起航公益服务中心后,他又干起了在酒店工作时的老本行——磨刀。随着时间流逝,走街串巷吆喝着“磨剪子戗菜刀”的手艺人已经不多见,但许多老一辈的人仍保留着磨菜刀的习惯。每每跟着公益团队进社区,就到了唐维先“大展身手”的时候,常常一磨就是几十把。“我磨一把刀辛苦三分钟,老年人们能开心一整天
天下长鱼第一面——吕崇高谈淮安长鱼面1762年春,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经过淮安,随行官员陪同皇帝私访广盛园,品尝到面汤清澈见底、香味扑鼻的面条,欣喜异常,遂赐名“天下第一面——阳春面”。阳春面之名传遍大江南北。同治、光绪年间,淮安长鱼面横空出世,闪亮登场,随即名扬九州,誉满华夏。
平凡家常菜、浓浓幸福情一日三餐,冷暖四季。在每一个平凡家庭里,做出来的家常菜各有千秋。在我们美食之都淮安,平常人家的日常待客菜有哪些?味道又如何呢?从“爷爷的食堂”到“妈妈的私房菜”,再到“一桌子菜肴的幸福”,让我们一起吃着平凡家常菜,共同品味浓浓幸福情。
兑汤面条什么是兑汤面条?说白了,就是阳春面,淮扬地区最著名也最简单的一碗面条,却是最有滋味的一道美食。在咱们淮安来说,不管是淮安区,还是清江浦区,我们通常不讲“阳春面”,脱口而出的是这“兑汤面”或者“酱油兑汤面”。这兑汤面条究竟滋味好在哪儿?容我为你一一道来,咱们共同品尝、共同回味。
黄芪莲藕鲫鱼汤鲫鱼的烹调方法很多,可以红烧,可以清蒸,可以熬汤。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一般都喜欢用它来熬汤。鲫鱼汤的传统做法就是锅里放油烧热,将生姜、葱炸一下加水烧开了,清洗好的鲫鱼朝锅里一放,烧开后改小火慢慢熬,直到汤烧成牛奶状,然后把一个鸡蛋打匀放进去,放盐出锅即可。
乾隆与安东鸡糕在涟水百姓办大事的宴席上,几百年来,都少不了鸡糕,它既可作为主菜入盘,也可作为配料使用。切成薄片,配以原汁鸡汤或荤汤,加上适量海鲜、蘑菇、木耳、竹笋等蔬菜,通过不同的配置,可以做出多道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
绿豆糕每年夏天,家乡大街小巷的糕点铺、冷饮店的柜台上便会出现绿豆糕的身影,碧绿莹润、冷香四溢,不但瞧着阴凉,吃进嘴里更是清爽可口、回味悠长。绿豆性凉,入心经、胃经,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夏日烦渴、胃口不佳、头脑昏沉,来一块绿豆糕,不但提振食欲、清凉解暑,还能解乏垫饥、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