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老鸡汤鸡丝杂烩面,一样的味道不变的情怀牛肉圆、鱼圆、笋尖、蛋皮、木耳、鹌鹑蛋,将这些新鲜的食材配以老母鸡汤烧煮,待香味散开,添上鲜嫩的小青菜,浇在煮好的面条上,撒上满满一层鸡肉丝,配以佐料,很多淮安人的一天,就是从这一碗香气扑鼻、口感筋道的老鸡汤鸡丝杂烩面开始的,这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家乡风味。
香椿芽炒鸡蛋一场春雨过后,香椿芽长高了几厘米,椿芽逐渐萌出微紫红色的嫩芽。芽梗很像小鹿刚长出来的鹿茸,毛茸茸的。头顶长着非常耐看的微紫红色头冠,让人不忍离去,更舍不得摘下吃了。再过一个星期,或者一场春雨,春芽小梗就伸长二寸,头冠上紫红色小叶也舒展开来。这时候的香椿芽是最鲜嫩、香味最足的时候,最适合做香椿吵鸡蛋。
龙虾,鲜美在夏日我的家在盱眙县西部葫芦套,那里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套子的东、西、南、北四面均被洪泽湖、淮河、引淮新河三水系紧紧环抱,内里还有美丽的陡湖、仙墩湖,以及众多大小不等的库、塘、沟、渠,是盱眙的水乡泽国。丰富的水资源,使这里不仅盛产鱼蟹,还盛产小龙虾。盱眙葫芦套出产的小龙虾,因其水质清澈无污染,饵料又为天然水生动植物,成熟后的龙虾个大体肥,虾膏甘香,肉嫩鲜甜,虾腮虾腹白净,虾壳鲜红夺目,是龙虾中的极品。
淮安蛋饺俗语说:好吃不过饺子。饺子有肉饺子、菜饺子,即便是菜饺子,也是多种多样。其做法有蒸、煎、烙、煮等多种。而在我们淮安有一种饺子,外皮不是面皮,而是蛋皮;不是手捏的,而是烙出来的,内包肉糊。这种饺子,就是人们说的“淮安蛋饺”。
御码头美食街:舌尖上的美味,流淌的运河记忆西起承德路,东至圩北路,作为淮安市中心唯一面水仿明清建筑群,一条只有500米长的老街,却汇聚了各式各样的美食。华灯初放,夜幕下的御码头璀璨而热闹,里运河畔亮起的红灯笼,和运河边人们的生活一样红红火火,空气中渐渐飘散开来的诱人香味,不断挑逗着运河边人们的味蕾。
平桥大糕平桥大糕的形式多样,师傅们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口味和喜好做成不同口味,如花芯大糕、姜麻大糕、核桃味大糕、桂花味大糕等。平桥大糕的外形呈长方形,棱角整齐规则,糕片厚薄均匀,颜色洁白如雪,手感柔软而有弹性,能曲成圆弧形而不断裂,口味香甜柔软,入口即化,云片糕一般用红纸或红纸盒包装。一般情况下,食用平桥大糕,都是直接撕片入口。
蒋坝小螺蛳春风送暖,一年一度的“洪泽湖蒋坝螺蛳节”在美食之乡掀起红盖头。清明螺,赛肥鹅。一路闻香而来,沿途踏春寻幽,不忘品尝美食。蒋坝“老福兴”菜馆每天小螺蛳堂食400斤。螺蛳节,20元一斤的咸鲜味、五香味、麻辣味、蒜泥味各色小螺蛳,端上餐桌,每天吮嗦20000斤……
孟家平桥豆腐孟庆成是孟善夫的三子,1955年出生于平桥,平桥豆腐的第十代传人,民间素有“豆腐博士”之称。
淮安十香菜最近在84岁的沈老太家,看见她着手准备炒制十香菜。她说,既然取名十香,肯定是有十种口味的菜混合在一起。一共是十样:黄胡萝卜丝、酱瓜子、酱海带丝、酱生姜、酱海苔、酱红胡萝卜、黄豆、花生米、顺河千张子、茶干。
长鱼面、拆骨面、过桥面、蹄髈面……美味面面俱到说起好吃的面条,大多数淮安人想到的一定是本地独有的盖浇面。深得淮扬菜精髓的浇头,配上筋道十足的面条和风味浓郁的汤汁,无论是色、香、味都能让人垂涎欲滴。“拖”上这样一碗美味的面条,是很多人幸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要说淮安哪家面馆最好吃,这却让人犯难,大街小巷里有滋有味的面馆遍地开花,难以尽数,因此本文只能简单列举几家较有特色的面馆,轻轻揭开淮安面条美食文化的第一层“面纱”。
“一县一特”美食展演推介,特色美食展示淮安舌尖上的魅力鲜红味美的盱眙龙虾、皮薄汁多的文楼汤包、色白汤浓的蒋坝鱼圆、香气扑鼻的涟水捆蹄……10月28日-30日,第四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淮安市“一县一特”美食展演推介活动举办,各县区特色美食轮番登场,观众完成了一段难忘的“环淮美食之旅”。
淮安与美食的千年之约淮安人爱吃。历史上第一个著名“吃货”,要数西汉辞赋大家枚乘,他在代表作《七发》中盛赞家乡食馔为“天下之至美”:雏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品读文字,淮安的味道历经千年,依然可触、可嗅,令人口舌生津、回味无穷。
蒋坝鱼圆据说,秦始皇最爱吃鱼,可是他忌讳颇多。比如给他烧鱼汤,他说这是在咒他入汤锅;给他做红烧鱼段,他疑心自己要被碎尸万段……只要他一起疑心,做菜厨师就大祸临头。为此,厨师们都怕给他做鱼菜。
顺河百叶:将幸福“裹”进百叶里百叶,是淮安人餐桌上常见的传统美食,其中以顺河镇出产的最为出色。将百叶洗净,切成细丝,用开水浸泡一下,去除豆腥味,捞出晾凉,挤干水分。猪油烧至六七成热,放入葱花、姜米,以小火煸香,倒入鸡汤烧开,下入百叶丝同烧,煮沸后勾芡、淋上麻油,一碗营养美味的烩百叶便大功告成,夹一筷入口,满嘴留香。
“2020江苏十大面条品牌”发布,淮安长鱼面入选!面条虽是一种老百姓常吃的普通食品,但在美食之省江苏,每个城市的做法各不相同,将面条烹饪成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今年6月起,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第三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组委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2020江苏十大面条品牌”评选活动,最终,昆山奥灶面、淮安长鱼面等入选。
洪泽鸭蛋大灶点火,铁锅烧热,锅里多倒一些菜籽油,炸开滚腾浓郁的油香。母亲用锅铲沿着锅底的一转边浇上热油,迅速将搅拌好的鸭蛋液倒入锅中,盖上锅盖,文火慢“涨”。“涨”鸭蛋的醇香,钻出锅盖的缝隙,随着袅袅蒸腾的热气,慢慢在厨房飘散。鸭蛋香在鼻孔的一呼一吸里萦绕。
诗词歌赋中的淮安美食淮安,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歌颂淮安美食的名篇佳作,如“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唐代李白《淮阴书怀寄王宗成》)、“邂逅淮阴市,共饮官道傍”(宋代陆游《古别离》)。
赵锐:饮食淮安软兜长鱼、朱桥甲鱼、红烧狮子头、钦工肉圆、丝瓜茶馓、平桥豆腐这些传统硬菜自不必说,后来居上的还有小鱼锅贴、盱眙龙虾这些菜中新贵。
美食不可辜负,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开启淮安人美好的一天每天凌晨,整条街上的第一缕烟火气便从这里蔓延开来……穿过店堂走进后厨,灶台上炭火跳跃出闪烁的星光,深口锅里熬制的黑鱼汤上下翻滚着,操作台前的倪怀军正忙活着剔除鱼汤里的骨头。随着阵阵香味袭来,忙碌的一天即将开始。
郭应昭:淮安东大街上的口福新中国成立前,清江浦城内有一条东起安澜门,西至草市口的街道,漕运年代曾称之为工部前街,又称大街。新中国成立后,大街从草市口向西打通到登稼门(老淮中门口),南北向的博古巷拓宽为博古路(淮海路的一部分),大街被分成两段,博古路以东的街道为东大街,以西的街道为西大街。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东大街这段300多米长的街道连着安澜门外不到100米长的花街,曾是清江浦城内饮食业最集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