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新四军在淮安——纪念抗战胜利暨两淮战役胜利80周年
自卫队活跃敌后,林公渡歼敌精锐虽经多方查询,我们未能找到1944年11、12月份的《淮海报》,留下些许遗憾,但根据现存于淮安市档案馆的1944年7—10月以及1945年1—2月出版的《淮海报》(影印版,下同),可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至1944年秋,淮海区敌伪在新四军重大胜利震撼下,基本采取守势,但在沭(阳)(东)海、淮(阴)涟(水)、灌(云)沭(阳)等地区,敌伪势力仍十分猖獗,进行“蚕食”、抓丁、抢粮活动。淮海区各支队则针锋相对开展斗争,配合民兵,巩固边缘区。
“铁军号手”刘鹏——少年逐梦歌为刃英魂不朽曲流芳在盱眙县马湖店,曾有一位以歌为武器、用生命践行信仰的“铁军号手”,他将满腔赤诚谱成旋律,让激昂的战歌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他就是刘鹏。如今,他创作的《白菜谣》等抗日歌曲仍在传唱,成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革命烈士朱寿荪——三尺讲台育火种 一腔热血铸忠魂在涟水的革命史上,朱寿荪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教育者与抗日英雄,群众亲切地称他“朱二先生”。1942年8月6日晚,这位英雄遭顽匪残忍杀害。他用生命谱写了从讲台到战场的壮丽篇章。
郑旺盛和他的《仁义下关》历史上,下关古镇在淮安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和漕运地位,有“镇海中枢”之称。岁月流转,下关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仁义下关”著称的淮安主题文化社区建设示范村。
顺河集阻击战牺牲烈士——顺土永芳掩烈骨 福水长鸣慰忠魂在洪泽区西顺河镇的洪泽烈士陵园内,有一座庄严的二十六烈士墓,这是为纪念在1945年顺河集阻击战中英勇牺牲的新四军一师五十二团二十六位革命先烈而建的。园内建有二十六烈士合葬墓、纪念塔、纪念牌坊、纪念亭、大门楼、陈列室,并栽植了二十六棵雪松,象征着二十六位革命烈士万古长青。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碑一石,都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奋发图强。
革命烈士徐佳标——舍身堵枪眼 热血染城门徐佳标,1926年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43年加入新四军。1944年11月7日,新四军第三师成立特务团,徐佳标所在的连队被编为特务团三营七连。1945年4月24日,新四军第三师发起阜宁战役,打击伪军孙良诚部。26日晚,伪军四处逃跑。一部逃至徐佳标部的埋伏阵地前,徐佳标艺高人胆大,趁着天黑,空手上前夺走敌人手中一挺机枪。接着,徐佳标利用敌人队形散乱的时机,如法炮制又夺下了两挺机枪,创造了徒手夺取三挺机枪的奇迹。
以英雄为名——革命烈士吴乐群的故事为缅怀烈士功绩,淮安抗日民主政府将吴乐群创办的马逻小学命名为“乐群小学”,将其出生地吴码乡命名为“乐群乡”。1958年,乐群乡改名为“乐群大队”。此后,当地政府又在苏嘴创办了“乐群中学”,以纪念烈士、教育后人。
革命烈士刘惠馨——铁血丹心映党旗 巾帼英姿铸传奇在湖北恩施烈士陵园,长眠着淮阴籍烈士刘惠馨的铁骨忠魂。1941年11月17日,年仅27岁的刘惠馨在恩施方家坝英勇就义,用短暂的一生践行共产主义誓言,在革命史册上写下光辉篇章,被誉为“青年楷模”。
革命烈士杨道生——浩气存千古 长垂后继人“中原大地起腾蛟,三字沉冤恨未消。我自举杯仰天笑,宁甘斧钺不降曹。”这首豪情满怀的诗作《狱中》,是革命烈士杨道生就义前奋笔写下的,收编在《革命烈士诗抄》中,充分体现了杨道生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郑潭口战斗牺牲烈士——血与火的黎明 枪与旗的凯歌在涟水县档案馆的馆藏室,静静陈列着一张1944年6月6日的《解放日报》,泛黄的纸页上刊登的战争实录出自开国中将张池明之手。这薄薄的新闻纸带我们穿越八十余载时光,走进那场开创平原攻坚战首胜、威震华中的郑潭口战斗。
黄炮楼战斗牺牲烈士——浴血黄炮楼 浩气传千古1941年5月8日,黄炮楼战斗打响。面对数十倍日伪军的疯狂进攻,林福生等13名民兵自卫队队员除1人成功突围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用生命谱写了全民抗战的英雄诗篇。
“铁军号手”刘鹏——少年逐梦歌为刃 英魂不朽曲流芳在盱眙县马湖店,曾有一位以歌为枪、用生命践行信仰的“铁军号手”,他将满腔赤诚谱成旋律,让激昂的战歌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他就是刘鹏。如今,他创作的《白菜谣》等抗日歌曲仍在传唱,成为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
革命烈士王赞虞、王仲安——一门双烈士 三代九参军“王赞虞、王仲安兄弟俩一直是盱眙人的骄傲。”盱眙县委党史工委办公室主任何东兴介绍道,王赞虞、王仲安分别于1910年、1913年出生于管仲,他们的父亲王达才具有民主思想,对兄弟俩寄予厚望,早早便将他们送入学堂,期望他们能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
万洪廷:张集战罢再赴枣庄 英勇负伤痛打豺狼青春的誓言永远不会过时。80多年前,这份誓言是“我要当兵打鬼子”的决绝;80多年后的今天,这份誓言是教室里的读书声、街巷中的烟火气、奋斗者的精气神。老人“别让外人再欺负咱”的嘱托,像一颗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我们这代人的青春,或许不必面对枪林弹雨,但同样需要以坚定的信念应对时代的挑战,我们有责任、有信心呈现出青年应有的模样。
称娘桥古城淮安,有一座称娘桥。这座桥,位于淮安区东门大街,横跨在汩汩流淌了上千年的文渠上。桥不大,成年人六七步就能迈过去。桥也不显眼,每天经过的人川流不息,但大多数人都是一闪而过,很少会驻足观赏。
三部门联合部署开展消防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整治工作近日,国家消防救援局、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工作方案,部署自今年7月至12月在全国开展消防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整治工作,坚决防范化解消防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全面加强消防产品质量安全“一件事”全链条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革命烈士侯广余——热血洒高杨 英魂归故里1944年5月,在高杨战役中,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团一营一连连长侯广余率连队与日伪军殊死搏斗。因敌我力量悬殊、增援未至,他最终壮烈牺牲,其英雄事迹至今仍在淮涟大地回响。
前老庄阻击战牺牲烈士——血泪铸脊梁 忠魂映山河前老庄阻击战从拂晓开始,一直持续到上午10时左右结束。这场战斗为第三区委机关和群众的安全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待我方其他地区的联防队赶到增援后,日伪军仓皇撤退。20余名联防队员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抗日壮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民族脊梁,他们的忠魂永远映照着祖国的河山,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