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队活跃敌后,林公渡歼敌精锐

 2025-08-23 215来源:淮安日报

进入1944年下半年,抗日战争的形势愈来愈明朗。一直跟着《淮海报》还原、解读那个年代的我们,心情也随之激荡——最后的胜利就要来了!

虽经多方查询,我们未能找到1944年11、12月份的《淮海报》,留下些许遗憾,但根据现存于淮安市档案馆的1944年7—10月以及1945年1—2月出版的《淮海报》(影印版,下同),可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至1944年秋,淮海区敌伪在新四军重大胜利震撼下,基本采取守势,但在沭(阳)(东)海、淮(阴)涟(水)、灌(云)沭(阳)等地区,敌伪势力仍十分猖獗,进行“蚕食”、抓丁、抢粮活动。淮海区各支队则针锋相对开展斗争,配合民兵,巩固边缘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淮海报》关于民兵作战的报道特别多。比如,1944年8月17日出版的《淮海报》在第一版刊发了8则战斗报道,

其中民兵配合战斗或直接打击敌人的报道就有4篇,如《灌云六区队配合民兵 攻克杨范庄伪据点》《沭阳高北硕湖两乡民兵 胜利击退偷袭伪匪 民兵三人光荣牺牲》《泗总X连穷追十字桥伪匪》《泗沭八集区民兵击退抓伕伪匪》等。

“广大人民武装起来了,人民武装抗日自卫队迅速地普遍地建立起来了:二十岁左右至五十岁左右的男子,拿着土枪、土炮、大刀、梭镖都来参加,村设中队部,区设大队部,县设总队部,分区设支队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广大的人民武装组织……”1944年7月15日,《淮海报》在第三版以约五分之三的版面特别刊发了题为《活跃于敌后战场的民兵》的长篇文章。

文中指出,“由于共产党建设民兵,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之政策的正确,敌后的民兵组织至今已组成了两百万的大军。”其中,华北各根据地计有民兵一百五十八万,华中各根据地计有民兵五十五万(苏北军区为八万五千),总计为二百一十三万大军(彼时华南尚无统计)。这些民兵一方面担任后方勤务如通信、运输、做向导、抬担架等;一方面巩固后方,站岗放哨,盘查行人,镇压嚣张一时的汉奸活动,使敌探奸细无法潜入。

民兵的崛起,折射出淮海区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自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以来,淮海区地方武装日益强大,已经开始独立作战,攻克敌伪据点。这在《淮海报》之后记录的林公渡战斗、叶圩战斗这两场重要战斗中得到充分证明。

1944年9月11日,《淮海报》以简明扼要却饱含激情的标题在头版头条位置发布了一则自采消息——《激战两昼夜 我军攻克林公渡据点》。消息称,“我‘沙礓’部队,在‘淮涟’部队、宿、泗总队及分区特务营一部与地武民兵配合协助下,经两日夜激战,攻克运河线上林公渡河南据点,该处敌伪大部歼灭。”该文对战斗经过及战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此役我军生俘日军兵长以下五名,毙伤俘敌伪中队长以下“百五十余”,缴获大小炮三门、步枪数十支。

8日后,1944年9月19日的《淮海报》再次推出自采消息《敌竹下大队历遭我淮海军民打击 林公渡歼灭战最为严重》,阐明林公渡战斗的重要意义。该文称,林公渡战斗中被我歼灭的金井中队,是敌人竹下大队最精锐的一个中队。竹下大队于1943年7月间开驻宿迁城内,千余人,有五个步兵中队、一个步兵炮中队和一个机关枪中队,其任务为专对我淮海区“警戒”“扫荡”等。“最近的林公渡战斗,是竹下大队在淮海区遭到最大一次的打击,八十个‘精悍老兵’连带伤的只剩十二个,金井中队长也送命了……”战斗后隔了几天,竹下大队派三百多人来收尸。

林公渡战斗的胜利,给当地人民以极大鼓舞。据1944年9月13日《淮海报》刊发的报道《林公渡胜利震动泗沭全县 六万群众欢迎二支凯旋》,“拔除林公渡据点,活捉五个日本兵的消息,在十号的下午,传遍泗沭的每个角落。”人们的心兴奋得像被火烧着一样,“捉鸡、捕鸭、杀猪、做花……整整忙了一个通夜,准备欢迎凯旋的二支健儿”。就连被俘的日兵“亦大受感动”。

随后,《淮海报》又陆续推出多篇林公渡战斗的相关报道,包括《二支队林公渡胜利归来后 热烈选举战斗英雄 温海中等八人光荣被选》《记林公渡战斗》《二支于泗沭某地举行林公渡战斗祝捷大会 战斗英雄戴花披锦》等。

到1945年春,淮海地方武装士气更加旺盛,掀起了向敌伪进攻的热潮,叶圩战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歼灭战。我们在1945年2月17日的《淮海报》上找到了关于这次战斗的记录。当日,《淮海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分区司令部发表旧历年节战役公报 拔除叶圩周庙等五据点》报道,其中写道,“王田支队主力强攻拔除叶圩新筑日伪据点……此次战役以叶圩攻坚歼灭战更为出色……”当我军叶圩战后回乡时,“沿途数里内群众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夹道欢迎,自动送茶点纸烟等物慰劳……给予指战员很大鼓励”。

除此之外,1945年2月25日,《淮海报》还刊发了《叶圩歼灭战的勇士精神不死!》报道,纪念在叶圩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徐根元、金生、严耀山等同志。

胜利的曙光正照进中国大地,但伴随其中的悲痛记忆亦令人无法忘怀。1945年2月1日,《淮海报》报道《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同志殉国》;1944年10月11日,《淮海报》报道《中国文化界先进战士邹韬奋先生病逝》。

他们倒在了黎明之前,写下的却是永不磨灭的精神赞歌,激励着全国军民继续向前、向前。正如邹韬奋先生在遗嘱中所说:“二十余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虽颠沛流离,艰苦困难,甘之如饴。此次在敌后根据地视察研究,目睹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新中国光明的未来……愿以最沉痛的迫切的心情,最后一次呼吁全国坚持团结抗战,早日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建设独立自主幸福的新中国。”

报道组成员:何 弦 杜勇清 周登超 吴修文 王 伟

◎2025年淮安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

◎公开拍卖:淮安乐园步行街商铺、淮海购物广

◎西大街邮储银行大门西侧旺铺、开发区机场路

◎公开拍租:淮安工业园区栖霞花园商铺、原小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