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灶台”到“云端”——记淮安农益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吉高八月的涟水,蝉鸣伴着稻香。岔庙镇鹤友村稻田上空,几架无人机“嗡嗡”盘旋,均匀洒下细雾状的药液。地头树荫下,淮安农益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吉高盯着遥控器屏幕,指尖轻划调整轨迹,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0比1,淮安队客场惜败扬州队昨晚,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九轮扬州队与淮安队的比赛,在扬州体育公园体育场火热开赛。伴随着全场26798名球迷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助威声,两支球队上演了精彩的对攻大战,联袂奉献了一场充满激情的比赛。
新标签呼唤绿色新技能近年来,在淮安的田野与车间,一批手握“绿色技能”的劳动者,正撕下“农民工”“操作工”的旧标签,以“绿领”之名站到舞台中央。他们在破解环境难题的同时,也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成为连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纽带。
1—7月淮安机场客货吞吐量保持两位数增长近日,淮安涟水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淮安机场”)公布了1—7月生产运营数据,交出了一份质效双升、亮点纷呈的“答卷”。今年以来,淮安机场围绕“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三位一体的总体发展思路,通过创新市场开拓方式,有效激活航空主业增长动能。1—7月,淮安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122.8万人次,同比增长12.4%,创近三年来最高水平;完成货邮吞吐量5109.5吨,同比增长72.6%,两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涟水县开展政务服务专项整治,高效办成一件事 群众满意再提速“原以为结婚登记、婚前体检得跑好几个地方,没想到在这儿填张表就办完了。”近日,在涟水县政务服务中心婚姻登记分中心,一对新人手捧鲜红的结婚证,在颁证厅里笑着拍下甜蜜合影。他们正是涟水县结婚“一件事”集成服务的受益者。
市领导调研推进生态农业发展近日,市长顾坤到金湖县、淮安区调研推进生态农业发展。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系统思维、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以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的新成效,加速释放绿色生态价值和农业资源潜力,不断增添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优势,更好助力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副市长邱华康、市政府秘书长马乃骏参加调研。
市领导调研人才安居工作昨日,市委书记史志军调研人才安居工作,强调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方位营造倾心引才、悉心用才、真心爱才的优良生态,让更多人才看好淮安、扎根淮安、服务淮安,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沁”为钥 春风化雨——记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沁春路幼儿园园长马瑾暑假前的清晨,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沁春路幼儿园园长马瑾蹲在“月亮湾”旁,和孩子们一起用放大镜观察露珠。这是她25年幼教生涯中的平常一幕。作为中共党员、高级教师,马瑾以“沁”为钥,将春风化雨的温柔融入幼教,让每颗童心在自然浸润中舒展。
砥砺奋进 信仰永存——记98岁抗战老兵徐加进近日,在江苏有线洪泽公司的“用户大拜访”活动中,工作人员在洪泽区东双沟镇徐庄社区意外结识了一位特殊的用户——98岁的抗战老兵徐加进。这位与数字电视相伴近10年的老人,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自己跌宕起伏的革命人生。
“小厕所”映照大民生,汇通市场40年“方便”之困终化解“新厕所干净卫生,现在上厕所方便多了。”汇通市场内,经营户朱大姐的笑容比以往更舒展。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汇通市场持续40年“如厕收费”历史的终结。今年6月底,汇通市场内所有厕所正式免费开放,并新增一座流动免费公厕,让商户和消费者告别“花钱方便”的尴尬时代。
“硬手腕”守护“饭碗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洪泽分局坚决守好良田沃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洪泽分局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压实责任、创新举措、精细管护、强化宣传等“硬手腕”,持续守护耕地资源,实现耕地总面积连续5年净增加,为区域粮食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撬动数智杠杆 激活发展引擎,淮安工业园区上演“智慧变形记”近年来,淮安工业园区依托大数据的超强分析力、物联网的无缝连接、人工智能的精准判断,先后打造了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综合应急指挥中心、环境监管平台等,一个深度感知、全面互联、智能高效、安全绿色的智慧化工园区跃然眼前。
淮安:就业“饭碗”端得牢,幸福生活有奔头作为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淮安始终坚持党对就业工作的全面领导,从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着力解决城镇失业问题,到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实现有效联动,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优先战略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淮安通过稳就业持续擦亮民生底色,托起百姓的幸福生活。2024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4万人。
“小铁钉”讲“小好汉”“新安旅行团的团员都是‘小好汉’,他们的年纪也不大。我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激励更多青少年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做新时代爱国奋进的好少年。”陈钰凌的话语间充满自豪。她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小铁钉”,为更多的同龄人讲述红色故事。
一根“金丝线”织就淮安产业新图景——看百亿级产业项目落地释放的带动效应晋恒包装的裂变式发展,源于总投资202亿元的中天精品钢帘线等重大产业项目释放的带动效应。根据中天精品钢帘线的统计数据,目前进入其采购名录的本土供应商已逾200家,每年采购额达6亿元。不难看出,这些细如发丝的钢帘线,正成为织就淮安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新生态的“金丝线”。
拓展载体 创新形式 丰富内涵,淮安区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精神文明是城市的灵魂与底色。今年以来,淮安区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深入调研问政、精准把脉施策,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选取施河镇土楼村、成灌村,车桥镇大兴村、三庄村作为试点,持续拓展载体、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核心的特色发展路径。
一片丹心守安康——记金湖县人民医院内科党支部书记、肾内科主任医师王云霞当清晨的阳光洒进金湖县人民医院肾内科病房,内科党支部书记、肾内科主任医师王云霞已身着白大褂提前到岗,步履匆匆地穿梭在病房之间。
银发映初心 余热助发展——记淮阴区农业农村局关工委“五老”王素珍王素珍曾是淮阴区一名普通的农业技术人员,2010年4月退休后,她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加入淮阴区农业农村局关工委“五老”志愿者队伍。15年来,她不忘农业、服务农民,继续发光发热,做农民的知心人和领路人。她退而不休、帮助农民创业致富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一次办好 温情直达,淮安市红十字会“博爱助医一件事”织密民生保障网今年6月,家住淮阴区的卢大爷成功申请了一笔红十字会大病救助金。“原本以为申请救助金很麻烦,没想到在家附近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提交材料就行了,感谢红十字会在我们家陷入困境时伸出援手。”卢大爷激动地说。
盱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化土地供应流程 助力项目落地建设今年以来,盱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树牢“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发展理念,以项目快落地、快建设为目标,不断优化土地供应流程,有力保障项目用地服务需求,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