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铜元局钩沉光绪三十年三月(1904年5月),漕运总督陆元鼎以“江北清淮一带制钱缺乏,银价日减官民交困”为由,奏请在清江浦仁义洼运河北岸购地设局制造铜元。获准后,所成立的是中国唯一以地方而非以省或行政区为名的造币厂。
新四军经典战役——两淮战役近日,记者邀请市委党史工办资料处处长成静来到淮安党史陈列馆,共同追寻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3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在淮阴、淮安地区对日伪军展开的反攻作战。一张张两淮战役时期的历史照片,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记录淮安历史的私修方志古代地方志有官修和私修的区别,各自有着不同的成书特色。明清时代中央政府曾经多次下令督促各地地方官编修地方志,同时还常常提供“方志”的编纂体例,淮安历代的府志、州志、县志,也包括官署志(如明清历任淮关监督递修的《淮关志》《重修淮关志》《淮关统志》《续纂淮关统志》系列)、专门志(如明代席书、朱家相等递修的《漕船志》)、文化志(如明代潘埙《淮郡文献志》)等,大都属于官修志书。
无名英烈长眠淮安73载,百姓跨城为25烈士寻亲中秋节前夕,洪泽区三河镇、洪泽区新四军研究会、淮宝历史研究会等6名寻访代表前往盐城滨海县,看望94岁独腿新四军老战士王玉恩及烈士王长楼、杨必抗亲属。老战士王玉恩及烈士王长楼、杨必抗和淮安洪泽有着怎样的关系?
淮阴战斗英雄——徐佳标1945年8月,新四军第3师为了消灭盘踞在淮阴城内的伪二十八师,在南门与顽敌展开了一场恶战。战士徐佳标从云梯攀上城缘,被敌人砍掉双手后,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艰难移动身体,用血肉之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为部队清除了威胁,为战斗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横沟暴动”!苏北平原第一枪为何在这里打响?1928年2月,共产党在淮安县(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领导人民掀起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暴动。因这次暴动的指挥部设在北乡横沟寺,所以史称“横沟暴动”。横沟暴动标志着我党第一次以公开的战斗姿态出现在苏北平原上,推动了苏北革命高潮的到来,在江苏现代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1374名英烈长眠于盱眙县烈士陵园在风光秀丽的盱眙县都梁公园风景区内,青松绿竹掩映下,坐落着一座烈士陵园,1374名烈士的英魂安息在这里。这里是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淮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盱眙县烈士陵园。
抗战劲旅——淮河大队1939年,日军入侵淮安地区,国民党军队弃城而逃,淮安全境沦陷。日军在淮安到处“扫荡”,烧杀掳掠,制造了多起骇人听闻的惨案。危难时刻,共产党人张芳久、吴觉、宋振鼎等在淮阴县渔沟一带农村武装农民,同时汇集另外三支抗日武装,组成200多人的淮阴抗日义勇队。这是淮阴县由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与此同时,涟水抗日义勇队、淮安县民众抗日自卫队等先后成立。
英勇顽强铸丰碑——记朱慕萍烈士朱慕萍原名朱裕厚,1912年4月19日出生在涟水县后乡朱后圩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他从小勤奋好学,7岁进入私塾读书,后进入响水中学学习。1932年3月,他在响水中学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但不久学校党组织遭破坏,情况恶化,他便放弃学业前往上海寻找地下党组织,被编入沪东区共青团街道支部,不久转为中共党员。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在淮安留下的枪榴弹1951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抗战期间,“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曾在淮安留下过光辉足迹。如今,淮安市档案馆珍藏的一枚长12厘米、最大直径5厘米的枪榴弹,就是吴运铎带领兵工厂战士们发明研制出的武器之一。
70多年前,中共中央拟迁址两淮因为河流交汇,所以有了水上立交,这彰显的是枢纽地位。实际上,枢纽地位不止于此。连淮扬镇、徐宿淮盐、宁淮城际等铁路也在淮安交会。此外,淮安空港与连云港海港、徐州国际陆港形成互为支撑的苏北“物流金三角”,将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鞠躬尽瘁,人民总理爱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奠基性贡献。周恩来同志担任政府总理长达26年,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
沙里淘金,民歌是矿 ——“南闸民歌之父”金矿谈民歌传承与创新在日前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淮安区南闸民歌成功入选传统音乐类项目名录。喜讯传来后,淮周刊采访了被誉为“南闸民歌之父”的金矿先生。
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华中军区在两淮建立华中分局是党中央在1945年9月19日的指示中首先提出来的,“罗荣桓到东北工作,将山东局改为华东局,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工作,现在的华中局改为分局,受华东局领导,其人员另行配备”。中央军委还决定成立华中军区(即苏皖军区)。
“新旅”育才在涟水1932年底,淮安的新安小学,为了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组织“新安儿童团”赴上海修学旅行、宣传抗日。曾任江苏省国民参议员、上海国际红十字会总会秘书、涟水人嵇翥青,应淮安朋友曹天任委托,约请江淮同乡会召开欢迎会。到会的同乡会重要人员顾祝轩、成燮春等为来沪儿童每人做一套衣服,并提供生活上的便利,还主张为小学生作经济上的援助。嵇翥青以江淮同乡会的名义刊印《新安儿童团旅沪专号》。
淮安是赛珍珠人生启蒙之地今年6月26日,是从清江浦走出去的伟大作家赛珍珠诞辰129周年纪念日。她1932年凭借小说《大地》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又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
新安旅行团在涟水南集长浦办学记事1935年10月10日,新安旅行团从家乡苏北淮安出发,他们每人只有一身单衣,一双草鞋,一把雨伞及简单行装,带着募捐来的50元钱和一架电影放映机,运用文艺武器,实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一面宜传抗日救亡,一面学习知识理论,到“民族解放斗争的大课堂”里进行教、学、做。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历时17年,行程5万余里,这群“小好汉”走遍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努力为争取抗战胜利、全国解放作贡献。
亲历者说——吴承恩墓发现记看了几篇有关发现吴承恩墓、棺木和他父亲墓、墓碑的文章,和我近两年在二堡一带寻访大运河石涵洞、渡船时听到的不一样。我在发现墓碑的郭井爱的大力帮助下,骑车往返淮安区淮城、石塘、二堡、马甸、马东等地十余次,采访了当事人和知情者20多人,试图还原三四十前的事情经过。
血染大胡庄——记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82位英烈5月的淮安区苏嘴镇大胡村,树木繁茂,一派生机盎然。记者在大胡村党总支书记胡卫华带领下,重温了发生在80年前的那场激烈而悲壮的战斗。
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时使用的钢纸箱在周恩来纪念馆珍藏着一只钢纸箱,这只钢纸箱是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时,卫士长成元功用周恩来的出国津贴临时购买。自从买了这个钢纸箱,周恩来每次出国访问的时候,都会携带这个箱子。该箱伴随总理多年,是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及访问欧亚八国的见证。1957年周恩来访问欧亚十一国时摔坏箱子一角,后转给卫士长成元功使用。国家一级文物,1996年3月周恩来卫士长成元功捐赠,现藏于周恩来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