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的展厅里,有一幅关于新四军第3师特务团3营7连5班班长、“淮阴战斗英雄”徐佳标的油画。那幅描绘他以血肉之躯堵枪眼的油画,色彩沉稳低调,笔调凝重朴素,让观者心生震撼。那篇不到200字的事迹介绍,浓缩了他简单而不平凡的一生。他就像漫天繁星中的一颗,其光芒曾照亮过整个战场,其身上承载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少年从军
徐佳标1926年出生,江苏省灌云县东辛乡罗圩村(现为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罗圩村)人。作为贫苦农家的孩子,他的童年记忆里满是饥饿与贫困。1942年冬,徐佳标的父亲被日军抓去修建炮楼,最终被活活打死。丧父之痛还没有缓过来,伪保长又上门逼徐佳标顶替其父继续为日军当苦力。
“儿啊,咱们逃吧!”母亲含着泪,带着徐佳标连夜逃离家乡。母子二人一路乞讨、风餐露宿,最终在洪泽湖边搭了个草棚勉强度日。
1943年春,新四军第3师10旅特务营2连途经洪泽湖。徐母拉着儿子双双跪下,拦住部队领导说:“他爹被日本人打死了,他妹妹被饿死了,就让他当兵打鬼子吧!”
部队领导看着这个身世凄惨、瘦弱矮小的少年,不由心生怜悯,最终将其收留。临别时,16岁的徐佳标跪在母亲面前发誓:“儿子一定跟着部队打鬼子,为父亲报仇!”
由于年龄小、身体弱,徐佳标被分配到炊事班工作。但他不甘落后、不怕吃苦,经常偷偷练习投弹、射击。不到半年,他的手榴弹投掷距离达到53米,成绩位居全连第一。他也以“艺高人胆大”闻名第3师。1944年11月7日,新四军第3师成立特务团,徐佳标被编入特务团3营7连。由于表现突出,他很快当上了5班班长。
●练兵模范
1945年4月24日,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苏北军区司令员黄克诚率部发起阜宁战役。这是苏北抗日根据地部队首次攻夺敌占县城的战斗。
同年4月26日,汉奸石友三的残部从鲁南逃窜到苏北盐阜区。新四军第3师决定歼灭这伙顽敌,不让他们进入阜宁县城。
夜幕降临,特务团3营将指挥所设在阜宁县城以北约30里处的赵阁庄,7连作为预备队,8连、9连埋伏在公路上,准备配合友军阻击逃窜之敌。
溃败的伪军争相逃命,一名伪军士兵扛着机枪从徐佳标身旁走过。徐佳标灵机一动,一个箭步冲上去夺过机枪,镇定地说:“换一下。”夜色朦胧,敌人误以为是自己人,竟让徐佳标轻易得手。
就这样,徐佳标先后徒手夺取了3挺机枪。
战斗结束后,团、营领导在总结大会上宣布:“7连5班是我们的战斗模范班,徐佳标是我们的战斗模范!”
新四军第3师师部授予徐佳标“阜宁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特务团在阜宁县益林镇孙庄举办了“练兵模范徐佳标英雄事迹展”,将徐佳标平时练兵和参加战斗的场景绘制成连环画,在全团各连轮流展出。
1945年5月,徐佳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为了民族解放,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
●英勇冲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举国上下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然而,盘踞在淮阴城的伪军第28师9000多人在师长潘干臣的带领下,拒不向新四军投降。
淮阴是连接苏北与苏南、扼守运河咽喉的战略要地,城墙有七八米高,4座城门均设有瓮城,城墙上每隔数百米设有一座炮楼。城墙外还有宽40余米、深两三米的护城河。守城的除伪军外,还有土匪、汉奸,都是凶顽之徒。
新四军军部命令第3师发起两淮战役,总攻时间定在1945年9月6日下午。
淮阴城南门又名迎薰门,是淮阴城的正门,比其他城门更加高大坚固。潘干臣派他的女婿率109团、110团的精锐在此固守。新四军第3师特务团负责进攻南门。
1945年9月6日下午3时,总攻开始。在机枪、迫击炮的火力掩护下,特务团突击连迅速通过护城河桥攻至城墙下,随后开始架设云梯攻城。
“同志们,跟我上!”徐佳标大吼一声,率先开始攀登云梯。他的声音穿透硝烟,激励着战友一起向前冲锋。就在他快要登上城头之际,脚下的云梯突然被炸断,身手灵活的他立即抱住城垛。这时,一名手持马刀的敌人,趁徐佳标立足未稳猛劈过来。徐佳标猝不及防,双手被砍断,顿时疼得晕倒在城垛边。
徐佳标虽然倒下了,但是他的英勇行为让其他战士深受鼓舞。众人再次奋勇冲锋,很多突击队员顺势登上了城头。
然而,更危急的情况出现了——徐佳标身旁一座敌人暗堡内的机枪突然开火,许多战士顿时中弹倒地,后续部队也被凶猛的火力压制住。特务团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3营营长和4连、6连、8连指导员都在冲锋时中弹牺牲……
昏迷的徐佳标被激烈的枪声惊醒了,他强忍剧痛,艰难地向敌人暗堡处移动。每挪动一寸,断裂的骨头都摩擦着皮肉,鲜血在地上留下一道鲜红的轨迹。终于,他扑向了暗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喷着火舌的枪口!
●壮烈牺牲
徐佳标的英勇行为,让敌人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后续部队迅速通过护城河桥攻入城内,最终击毙了伪师长潘干臣。
徐佳标壮烈牺牲,年仅19岁。战后整理遗体时,战友发现,徐佳标身上中弹数量不计其数,其骨头和内脏全部被打穿,腹部被子弹打成蜂窝状。
徐佳标的英勇牺牲,让我方部队取得了在1小时30分钟内全歼淮阴守敌8000余人的重大胜利。新四军军长陈毅在专电中说:“淮阴之战,赖我指战员奋勇拼命,于短促时间内突入敌坚固城防据点,击毙敌酋。解放淮阴城,使我苏北、苏中、淮南、淮北打成一片,殊堪嘉慰……”战后,新四军第3师党委追认徐佳标为“淮阴战斗英雄”,5班被命名为“徐佳标班”,淮阴城南门被命名为“佳标门”,第3师政治部还根据他的事迹专门刊印了“登城英雄徐佳标”连环画。
然而,由于战事频繁等种种原因,在近70年的时间里,这位战斗英雄究竟是哪里人,家中是否还有亲人,一直没有人知道。直到2014年,经地方媒体报道和党史机构查证,徐佳标的英魂才得以魂归故里。2017年,当地政府在灌云县烈士陵园里修建了徐佳标烈士纪念长廊,让英雄的故事被铭记和传颂。
在《新四军战史》《江苏革命史词典》《苏北抗日斗争史稿》《淮阴人民革命斗争史》等书籍中,均有关于徐佳标的内容。《淮安抗战风云录》和《热血忠魂》这两本书中,分别有名为《徐佳标》和《记徐佳标烈士》的人物小传。2020年9月2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徐佳标名列其中。
那场攻打淮阴城的战斗已过去80年,但英雄的事迹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