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通衢”的历史回响——探寻淮安御码头的故事

 2025-03-25 449来源:网络

“当年,咱们花街在运河上那是大名鼎鼎啊,这南来的、北往的船只,都要跟这儿过闸、填过关单。这个刘墉啊,为了感谢花街百姓的恩情立了这个碑……”在电视剧《北上》中,由演员王学圻饰演的周一仆,慢悠悠地扇着蒲扇,站在刻有“御码头”字样的石碑旁,向花街的孩子们讲述石碑背后的故事。

在清江浦区花街附近,的确有一座御码头石碑,但它背后,却蕴藏着与电视剧《北上》中不同的往事。

漕运咽喉

淮安御码头位于清江浦区清江大闸口地段,原名石码头。御码头之名的由来,碑文如此记载:清康熙乾隆二帝各有六次南巡淮安,均为重要巡视之所和驻跸之地,淮安郊野到处留下他们的足迹,此处为二帝多次经临的古码头,故称御码头。

1415年,清江大闸始建,清江浦开埠。由于清江浦扼河、漕、盐、榷、驿之机杼,漕运兴盛年代,聚集了众多文武官员、显宦世家、巨商富贾、文人墨客和僧道名流。黄河夺淮后,朝廷立新规——清江浦以北的运河只允许运粮漕船、贡品船与巡河官舫通过,致大量旅客与货物在清江闸进行“南船北马”交通方式的变更。南方物资船抵清江浦后,只能于清江闸石码头舍舟登陆,渡黄河至王家营换乘车马北上,踏上通京大道;北方官员、商贾乘车马抵淮阴,必于王家营弃车马,至清江闸登舟扬帆南下。是时,境内漕舟云集,市井稠密,仅在清江浦石码头领有营业执照、专为往来行旅服务的脚夫就逾万人。

“无边风景芦花荡,九省通衢石码头。”如同清代诗人范冕笔下所写,在大运河“点石成金”的推动下,御码头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南船北马、舍舟登陆之地,淮安有了“运河之都、九省通衢”之称。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再次决口改道,大运河短期内难以恢复,漕粮海运占据了主导地位,石码头交通、商业地位逐渐没落。

文化地标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淮安启动御码头遗址保护与开发工作。清江浦区紧扣“大运河文化带”与“世界美食之都”两大主题,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开发、建筑风貌修缮、街区业态提升等重点任务,着力将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休闲街区打造成承载运河历史的文化休闲体验区和品味淮扬美食的消费集聚地。

2021年,御码头运河文化旅游区域成为江苏省公布的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淮安市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休闲街区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改委联合公布的第二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今年3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休闲街区更是榜上有名。

漫步于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休闲街区的青石板路上,各式茶社、咖啡馆、牛羊肉汤店、馄饨面馆以及大排档安置区散落在街区两侧;原老坝口小学内仁慈医院变身喜马拉雅淮安运河书房,为市民静谧的读书时光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创新淮扬菜品鉴堂以淮扬菜为特色,展现着传统与现代兼容并包的情怀;非遗文创市集、露营咖啡基地等品牌活动,吸引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休闲街区激活了清江大闸片区的整体发展活力,让开埠六百余年的清江浦,再次迎来盛世之景。

枢纽新城

历史上的淮安是一座因交通而兴、因运河而盛的城市。受其泽,知其意。淮安人深知交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意义。近年来,淮安加快建设集米字型高铁网、全国公路运输枢纽、全国内河航运中心、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等于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展现枢纽新城美丽身姿,重现“运河之都”繁华盛景。

2013年,金马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淮安“县县通高速”的目标;2015年,淮安机场航空口岸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迈入国际机场行列;2019年,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同步建成通车,淮安迈入“高铁时代”;2023年,“淮安港—上海港”定班运营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启动,这是苏北地区第一条定班运营海铁联运班列……昔日御码头的基因,正转化为淮安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优势。

2024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举行,强调“要用好用足省委支持淮安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的重大机遇,做强南联北接、东融西拓的节点功能”。如今的淮安,正充分发挥“公铁水空”综合交通区位优势,把交通枢纽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突出综合交通体系关键作用,加速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切实将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更好支撑服务淮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码头不会老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呼吸。当高铁在淮安呼啸而过,各种集装箱经由淮安港被运往世界各地,这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书写着新的交通枢纽传奇——它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序章。

■融媒体记者 杨 尚 蔡雨萌 王 昊

◎淮安龙九运输公开诚聘:副经理1名、业务经

◎绿地世纪城云林路商业用房公开招租

◎淮安某殡仪馆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2名!从事

◎淮安区轻轨旁明珠大厦多层4楼中装有车库3

◎预算108.8万!淮安市繁荣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