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是一座小山,也是一个小村落。
龟山是宋朝的一个小村落,苏轼、米芾走过的小村落。
苏轼、米芾来的时候,头发有些凌乱,像他们别致的书法,那是淮河和洪泽湖交汇之处的风吹的。风真大。河边的芦苇一片又一片,受了风力,像摇头晃脑的诗人,带着岸边草木的味道,带着水底鱼虾的呼吸,向左摇,向右摇,藏在里面的各色水鸟被摇醒了,纷纷飞向阔朗的天。
大约傍晚时分,苏轼和米芾一起撞响龟山上的钟,而后踱着宋朝的方步,慢条斯理地走进晚钟厅,相对而坐,开始畅饮,一杯,一杯,又一杯。王朝云等站在旁边倒茶斟酒,憨厚淳朴的村民则送来香喷喷的土菜。两人边喝边聊,聊诗词歌赋,聊朝堂纷争,聊民生疾苦,聊人生起起落落。聊到情深处,又不由拿起笔,抒心中块垒,一个写下“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的自解诗句,一个写下“龟峰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的豪迈诗句。
看淡功名的苏轼曾十多次经过龟山,为龟山留下了三首诗。不过,为龟山写诗的不只有苏轼、米芾,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和宋代诗人杨万里等经此也都欣然赋诗。诗仙李白曾到过淮安,受到当地百姓“斗酒烹黄鸡”的热情招待,挥毫写下“暝投淮阴宿,欣得漂母迎”的诗篇,或许他走的是隋唐运河连接淮河、洪泽湖的水路,也到过龟山并留下曼妙的诗篇,只不过他的足迹和诗像时间的烟云一样早已散得无影无踪了。
据不完全统计,历朝历代写龟山村的诗有37首。可想而知,龟山这个小村落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龟山是巫支祁作怪的一个小村落,一个有着瑰丽想象的小村落。
很多人不知道巫支祁是什么玩意,名字怪怪的,怪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提起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连三四岁的小孩都会哼哼唧唧:“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沙和尚;沙和尚,挑着担,后面跟着老妖婆;老妖婆,真正坏,骗了唐僧和八戒……”
孙悟空的原型就是巫支祁,这是有据可考的,善于横眉冷对的鲁迅在其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里便提出了这一说法,他老人家对此坚信不疑。也有很多学者不赞同这个观点,千方百计论证孙大圣的原型来自番外。我喜欢并认可鲁迅的观点,不为别的,只为我是土生土长的江淮儿女。
众所周知,江淮地区水患不断。在尚未祛魅的年代,人们难免疑神疑鬼。他们怕怕地想象,洪泽湖里有一只形若猿猴的水怪,名叫巫支祁,经常兴风作浪。光怕又有何用,于是他们又接着想象,巫支祁被治水的大禹擒拿,锁在了龟山脚下。吴承恩是淮安人,对江淮风土人情最熟悉不过了。他郁郁不得志、闲来无事时,在那个叫河下的小镇,时而抬头望天,时而低头看运河水,抓耳挠腮写《西游记》,又怎么会忘掉被锁在龟山脚下的巫支祁?或许他想到了巫支祁,就来了一丢丢的灵感,把孙悟空胡闹搬到了天上,让他和玉皇老儿等一众神仙在九霄云天干架,魔幻出大闹天宫。这样的奇思妙想已经很了不起的,但他还觉得不过瘾,又天马行空地让如来佛出面拉架——拉的还是偏架,将孙悟空硬生生压在了五指山下,一压就是五百年。这样一看,孙悟空不就是活脱脱的水怪巫支祁?
龟山是我最近去过的一个小村落,一个有山有水、有滋有味的古朴小村落。
我是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去的。去时,村里的油菜花尚未热闹地绽放,也没有桃红李白的争艳场景,但这一切都掩盖不住小村落的美。整个村三面环水、一面接陆,像一只探在水面上的大乌龟,头和身子都漂在水上,仅还剩龟尾和陆地通连,与外界通勤也只有一条盘旋的水泥路,俨然就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进了村,走的都是山石铺就的路。有的石板路穿越山间密林通向幽深,有的石板路沿着河岸蜿蜒蛇行,有的石板路接到了各个村舍门前。一条条白石板路犹如龟纹在村落里起伏纵横。村里的房子和院落围墙大多也是就地取材,用斑驳的山石垒成,格外古朴;少数为青砖砌成,也不失古朴。山上的房子基本都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有的还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经受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风雨侵蚀,都氤氲着历史的沧桑。更令人称奇的是,小村落竟还完好地保存着宋朝的防洪大堤,石头垒的,河水肆虐留下的印痕不仅清晰可见,还深浅不一,仿佛在无声地诉说,它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磨难。
在内河运输繁盛时期,这里水系发达、商贾活跃,几乎是文人必至、商旅必到、兵家必争之地,所以,留下了很多历史遗存遗迹,连金兀术挥鞭南下也在这里留下了故事。在这个小村落,既可近距离触摸历史的脉搏,更可领略大自然的深情馈赠,河湖的清纯、小山的灵巧、植被的多姿和村民房前屋后的花草果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田林湖图。隔着淮河,对面就是朱元璋为他老祖宗精心选址修筑的明祖陵和埋在水下的“东方庞贝”泗洲城。由此可见,这一带还是风水宝地,难怪文人墨客经此都要习惯性地引领风骚、抒发感慨。
龟山村现在是淮河流域唯一的中国传统村落,有“淮上第一村”和“浮在水上的千年村落”的美誉。我有幸到此参加市文学院创作的剧本《邮路》的研讨,听鸡叫虫鸣,看人间烟火,听老子山镇镇长和退休的村支书的讲述,饶有兴致,也为他们专注发展的精气神所打动。同样打动我的还有《邮路》的主人翁唐真亚,他甘于寂寞、不畏风浪、几十年如一日为渔民村民送信,成了往来于龟山脚下、洪泽湖上的“大湖鸿雁”。
人间好山水,最抚凡人心,何况这里还有厚重的历史和质朴的追梦人呢。愿大家都能前往千年龟山村,去吹苏轼、米芾吹过的风,去走苏轼、米芾走过的路。
■特约撰稿 曾业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