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头”产品
在LED芯片行业,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安澳洋顺昌”)正逐渐成为“技术突破”与“高端制造”的代名词。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到领跑Mini LED背光市场,从优化生产线到开拓车载应用,这家企业书写了一段民族产业崛起的传奇。其背后的核心动力,正是企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
走进现代家庭,超薄电视、高端显示器甚至智能手表的屏幕背后,可能都有淮安澳洋顺昌Mini LED背光芯片的身影。“这款‘拳头’产品究竟有多厉害?简单来说,它能让屏幕色彩更鲜艳、对比度更高,同时能耗更低。例如,搭载该技术的电视能呈现近乎纯黑的暗场和璀璨的星空细节,而功耗仅为传统技术的70%。”淮安澳洋顺昌总经理梁伏波介绍,该公司的Mini芯片不良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二十以下,相当于每10万片芯片中仅可能有2片存在瑕疵,品质比肩国际顶尖水平。
在行业地位上,淮安澳洋顺昌凭借倒装芯片技术的领先优势,已成为国内Mini LED背光领域的引领者。2020年起,该公司与国际头部LED厂商深度合作,通过参与终端显示产品的联合研发,开创了“芯片—显示”联动的新模式。如今,其产品不仅应用于电视、显示器,更在车载屏幕、可穿戴设备等“小屏Mini背光”市场占据先机。
未来,公司还将推出单芯片实现蓝绿光输出的“X芯片”技术,进一步提升量子点显示效果。
“破壁”之路
淮安澳洋顺昌的技术突围,始于一场关于“蓝宝石衬底”的技术攻坚战。2012年以前,高端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完全依赖进口,价格高昂且受制于人。“我们不能一直被国外技术限制!”淮安澳洋顺昌技术团队立下誓言。团队扎进实验室,在无数个日夜的摸索中,首创BCl3/CHF3二次掩膜刻蚀技术,将蓝宝石材料的刻蚀速率和选择比提升1倍以上,一举打破国外垄断。
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2017年,淮安澳洋顺昌新建的9条生产线因工艺问题,产品合格率不足50%。技术团队临危受命,白天蹲守车间观察生产细节,晚上召开会议分析数据,仅用5个月便实现全线满产。此后,公司通过精益管理,在设备不变的情况下将月产能从24万片提升至36万片,员工效率提升113%。到2024年,月产能已提升至120万片,成为行业标杆。
企业“画像”
如果说技术是淮安澳洋顺昌的“硬实力”,那么“聚焦高价值领域”的战略则是其高质量发展的“软内核”。公司果断砍掉低毛利普通照明业务,将资源集中于三大方向:Mini LED背光,瞄准消费电子升级浪潮;高端照明,主攻植物照明、舞台灯光等细分市场,其Ag倒装芯片占据全球植物照明60%份额;车载应用,抓住新能源汽车LED用量激增10倍的机遇,推出车规级CSP芯片,打破日德厂商垄断。“我们目前已与小米、赛力斯等多家新能源车企达成战略合作。”梁伏波说。
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专注,让淮安澳洋顺昌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其CSP封装芯片通过创新焊盘设计,既能用于0.1 W的智能灯带,也能支撑20 W的路灯,成本降低30%。2025年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上,这些产品亮相全球,充分展现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家精神
“淮安优质的营商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扎根成长、开拓创新的沃土。”淮安澳洋顺昌副总经理帅福志深有感触地说。当企业面临海关质询时,市委主要领导连夜带队驻企办公至凌晨,并前往上海协调解决,这种“店小二”精神,不仅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更坚定了企业深耕淮安、反哺地方的决心。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政府打造‘热带雨林式’生态时,企业要以‘参天大树’的成长模式回报这片沃土。”在帅福志看来,企业家精神不仅体现在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上,更体现在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担当上。他表示,淮安澳洋顺昌将继续以“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把淮安作为创新策源地,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城市与企业价值的共同跃升。
■记 者 杨 帆 王 昊 卫俊良 孙雪珺
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