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野生蘑菇生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因误食毒蘑菇导致食物中毒的高风险时段。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部主任石岩表示,毒蘑菇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毒性成分复杂,目前没有治疗毒蘑菇中毒的特效药,有的毒蘑菇毒性强,误食后死亡率极高。近期,我市已发生多起因食用野生蘑菇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市民,远离毒蘑菇。
男子食野菇并饮酒险丧命
近日,我市出现多例因食用野生蘑菇引发的中毒病例,其中一起险些酿成悲剧。今年50岁的张先生在家附近采摘了一些野生蘑菇。看着这些“纯天然”的食品,张先生觉得味道肯定鲜美,便连续两天用野生蘑菇做菜,第二天还饮了些酒。起初,张先生并未感觉身体有异样,然而在饮酒过程中,呼吸费力、头晕、胸闷、浑身无力等症状接踵而至,意识也逐渐模糊。家人见状,立刻将他送往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部进行救治。
在急诊抢救大厅,医护人员迅速对张先生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他的血压仅为60/30 mmHg,情况十分危急。医生结合其饮食情况,判断是食用野生蘑菇后饮酒引发的中毒反应,需立即抢救。医护人员迅速行动,插管、配药、连接仪器,争分夺秒。同时,为了准确判断蘑菇种类,医护人员迅速联系省内真菌学与中毒救治专家,并将蘑菇照片传过去。
很快,专家给出了判断结果,张先生食用的可能是毛头鬼伞菇。这种蘑菇本身无毒性,一旦遇到酒精,蘑菇内的鬼伞素就会与酒精发生反应,引发类似双硫仑样反应,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经过医护人员的初步处理,张先生的生命体征仍不稳定,随后被紧急转入EICU进一步治疗。在医护团队配合下,张先生最终脱离危险。清醒后的张先生心有余悸地说:“以后再也不敢乱吃野生蘑菇了。”
无独有偶,今年8月4日至5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部又接诊了2批因食用野生蘑菇导致中毒的患者。据石岩介绍,引发中毒的毒蘑菇均为大青褶伞蘑菇,这种蘑菇在田间地头较为常见。幸运的是,这2批患者中毒症状较轻,且治疗及时,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石岩提醒广大市民,野生蘑菇种类繁多,其中不少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在外形上极为相似,普通人凭肉眼很难准确分辨。因此,市民千万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如果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症状,一定要立即就医。就医时,要将保留的蘑菇样本或照片交给医生,并准确告知食用蘑菇的时间、食用量等关键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快速判断蘑菇种类,制定有效的救治方案。
警惕七大认知陷阱
市疾控中心食品与营养科科员王炎炎提醒广大市民,关于野生蘑菇,要警惕七大认知陷阱。
误区1: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解析:不能根据颜色与形状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在我市多次引起中毒的肉褐鳞环柄菇和大青褶伞颜色都不鲜艳,长相“朴素”。
误区2: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解析: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肉褐鳞环柄菇长在松林中,大青褶伞长在菜园、草地中。
误区3:蘑菇放入银器中,与生姜、大米、生葱、大蒜一起煮,如果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解析:“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影中的情节。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等物品发生反应。
误区4: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反之则无毒。
解析:有不少毒蘑菇受伤后既不分泌汁液也不变色。
误区5:被虫咬过的蘑菇没有毒。
解析:许多剧毒的蘑菇是昆虫的美味,会留下虫咬的痕迹。
误区6:蘑菇煮熟就没有毒性。
解析:毒蘑菇毒素性质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无法破坏其毒素,即使加入其他调料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其毒素。
误区7:过去经常在同样的地方采蘑菇,食用后都没有中毒,现在也不会中毒。
解析:我市曾发生一家三口食用毒蘑菇中毒事件,他们在某处采蘑菇,食用后没有出现问题,第二年在同样的地方采蘑菇,食用后却中毒了。
新闻多一点 淮安常见毒蘑菇类型
大青褶伞
大青褶伞是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在公园、草坪、菜地、荒地都可见到。伞褶幼时呈白色,长大后呈浅绿色至青褐色或淡青灰色,掰开或损伤后,青绿色越发明显,有戒指状菌环。食用后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因电解质丢失、失衡可致肌肉痉挛,脱水严重可致全身循环功能障碍。
肉褐鳞环柄菇
肉褐鳞环柄菇是城市中风险非常大的一种毒蘑菇,喜好生长在城市的绿化带中,特别是松柏、杉树林中的草坪上,是不起眼的致命菌,居民容易放下戒备心。其特征为:小个子(菌盖直径2.5—6cm)、头长草(菌盖上有褐色鳞片)、腿长毛(菌柄上有褐色鳞片)。肉褐鳞环柄菇含有鹅膏毒素,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甚至多器官衰竭。
黄斑蘑菇
黄斑蘑菇常生长在树脚下的枯枝和落叶上,黄斑蘑菇个头中等或较大,受伤后变金黄色,菌柄基部稍膨大,有菌环,其成分含胃肠道刺激物,食用后容易引起头痛及腹泻等症状。
鹅膏属菌类
鹅膏属菌类常长在山区、景区的树林中。鹅膏属的一些类群,如致命鹅膏、欧式鹅膏、灰花纹鹅膏等,是常见的剧毒蘑菇,也是中毒致死率最高的一类毒菌。它们的基本特征为,长有菌盖、菌环、菌托,含有鹅膏毒肽,可造成严重的肝肾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鬼 伞
鬼伞幼时通常较小,成熟后会自溶为墨汁状,含有毒性成分鬼伞素,鬼伞素和酒精结合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食用鬼伞后48小时内饮酒可使人发生面部潮红、呕吐、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服用量过大时会使血压下降、发生心肌梗死,严重时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记 者 徐 薇,通讯员 王 宇 王德明 胡 伟;来源:淮海晚报
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