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5岁的王先生与朋友相聚,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吃冰淇淋,很是惬意。然而,一觉醒来,王先生惊觉一只眼睛无法闭合,而且还发现嘴角歪斜,刷牙漱口时口角漏水明显。他赶紧前往市中医院就诊,经针灸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刘永涛诊断,王先生患上了典型的面神经炎,也就是俗称的面瘫,病因极有可能与他食用冰淇淋的行为相关。据悉,自入伏以来,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的面瘫患者扎堆,每日接诊量达到三四十人。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的简称,中医称之为口僻、吊线风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面神经疾病,主要症状为面部表情肌麻痹,口眼向健侧歪斜。面瘫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其中以周围性面瘫更为多见。
刘永涛介绍,相较于春秋季节,夏季时人们更容易患面瘫,是因为以下原因诱发。
首先,夏季酷热,人们长时间待在空调、电风扇环境中,室内外温差悬殊。当面部突然遭受冷空气刺激,面部血管会瞬间痉挛,致使面神经缺血、水肿,进而引发面瘫。28岁的李女士下班后习惯对着空调直吹,尽情享受那份凉爽。前不久,她发现自己漱口时漏水,照镜子才发现面部已然歪斜。李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夏季里,不少人都因贪图一时凉快,给面瘫创造了机会。
其次,夏季人们户外活动增多,大量出汗后,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此时若被冷风侵袭,风寒之邪便会乘虚而入,阻滞经络,影响面部气血运行,最终诱发面瘫。42岁的张先生打完篮球后大汗淋漓,随即站在风口处吹风降温。没过多久,他便感觉面部麻木,紧接着出现了面瘫症状。
再者,夏季很多人钟情于冷饮、冰饮料、冰啤酒等冰镇食物,这也大大增加了面瘫发生的概率。冷饮进入口腔后,会使面部血管收缩,影响面神经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另外,夏季人们的生活作息往往不太规律,如熬夜、过度劳累等,这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一旦面神经受到病毒感染,就极易引发炎症,导致面瘫。25岁的小周是个十足的“夜猫子”,经常熬夜追剧、玩游戏。近期,他总感觉身体疲惫不堪,一天早上起床,发现自己一侧面部表情僵硬,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面瘫。
预防面瘫 需从生活点滴入手
刘永涛指出,面瘫的治疗通常以针灸为主,部分患者还会辅以拔罐、刮痧、穴位注射等疗法,以实现温和、全面的治疗效果,一般情况下,平均1个月左右患者便能恢复正常。他建议,要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积极预防面瘫的发生。
在空调使用方面,需注意调节室内温度,避免温差过大,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左右较为适宜。同时,切不可让空调风直接对着面部吹。户外活动后,尤其是出汗较多时,不要立刻吹冷风,应先把汗水擦干,待身体自然降温后再进入空调房。
生活作息上,务必保持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过度劳累后,要及时休息,恢复体力。此外,还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饮食方面,要注重均衡饮食,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像王先生边喝酒边吃冰淇淋的行为,应尽量避免。
刘永涛特别提醒广大市民,日常可采用指腹沿着额头、眼眶、脸颊进行面部按摩,同时练习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以此增强面部肌肉灵活性,提高其应激能力。直吹空调、电风扇,或食用冷饮之后,最好用温水敷脸,或者双手相互搓热后按摩面部。一旦发现面部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记者 何剑峰 通讯员 申琳琳;来源:淮海晚报
本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