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网格”绣出和美乡村“幸福图”,盱眙县淮河镇龚庄社区探索和美乡村建设路径

 2025-11-08 248来源:淮安日报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主阵地”。今年以来,盱眙县淮河镇龚庄社区时刻关注群众的需求,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健全履职机制、深化治理融合,将“小网格”打造成服务群众的“大平台”,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和美乡村建设路径。

服务下沉 诉求快办

龚庄社区“转变“坐等群众上门”的传统工作方式,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

社区科学划分成8个网格,15名网格员全部下沉一线,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并通过日常走访摸清民情底数。社区打造“周四说事”服务品牌,每周四组织社区“两委”、网格员与党员群众代表围坐恳谈,主动收集民意、现场调解纠纷,该机制运营以来,累计受理的18项群众诉求已全部办结。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网格员建立“特殊台账”,详细记录就医、就学等需求,依托“智汇淮河”App实现服务资源一键对接,提供爱心体检、家电维修等暖心服务,累计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

机制优化 履职主动

聚焦“权责清晰、处置高效”目标,龚庄社区构建起全链条工作机制,推动网格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履职转变。

社区推行网格“首问负责制”,明确网格员作为片区第一责任人,对群众诉求实行“能代办立即办、需协调全程跟”,有效杜绝推诿扯皮现象。依托“智汇淮河”App,社区实现问题实时上传、部门快速派单,确保群众诉求24小时内得到处置,平均解决时间大幅缩短。网格员精准掌握辖区情况,着力解决实际困难,已帮助6名留守妇女对接服装加工企业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1000余元。

治理融合 乡村和美

以网格化治理为纽带,龚庄社区推动环境整治、乡风文明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从短期整治到长效赋能的转变。

社区创新推行“积分制”环境管理模式,引导居民参与绿化养护和公共空间维护,以志愿服务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网格员积极履行政策宣传员职责,联合“红白理事会”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典型案例讲解、算清“经济账”,推动76户家庭主动签订《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承诺书》,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在产业发展方面,网格员逐户摸排耕地资源,推动2400亩零散地块整合流转至5家家庭农场,引入社会资本建成粮食烘干仓储中心。同时,社区搭建“手工坊”灵活就业平台,带动20余户低收入家庭实现增收,推动治理效能与产业发展同步提升。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绣花针’,穿起的是民心,绣出的是幸福。”龚庄社区党总支书记龚剑表示。如今的龚庄社区,环境更美、日子更富、邻里更亲,网格化治理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把机制落到治理关键处,就能让基层治理焕发持久活力,推动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通讯员 陈 岩 张 颖

◎淮安生态文旅区天玺湾雅苑1处社区配套用房

◎2025年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公开招聘高层

◎拍卖洪泽高良涧人民北路37号房屋租赁权

◎淮安市公安局招聘32名警务辅助人员

◎“残疾人之家”公益性岗位招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