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区清浦街道民政服务站:“三维服务”暖银龄 幸福晚年有“医”靠

 2025-11-07 236来源:淮安日报

“以前买菜要拄拐杖走半站路,现在手机点一点就能送到家;闲了去活动室做手工、看演出,日子别提多舒心!”清江浦区清浦街道81岁独居老人刘奶奶的话,道出了辖区老年人的共同心声。近年来,清浦街道民政服务站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以精准需求为导向,构建起“物质保障+精神关怀+健康守护”三维养老服务体系,用贴心服务托起了辖区老人稳稳的幸福。

物质保障先行,破解生活“老大难”

“以前下雨天,我们这些老伙计想聚在一起聊聊天、活动活动筋骨都没地方。”回忆起过去,几位老人不禁感慨。针对老小区养老设施不足的现状,清浦街道便民服务站联合人大代表,共同推动闲置空间改造计划。很快,一处约80平方米的社区闲置用房被成功“激活”,成了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多功能活动室。

走进活动室,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摆放的适老化座椅,椅背弧度贴合老人腰脊,起身时有扶手借力。墙角配备了急救箱和氧气袋等设备,细节之处尽显关怀。如今,这里成了老人们的“快乐大本营”,无论是阴雨连绵还是烈日当空,老人们都有了安心活动的去处。

面对数字化时代老年人“用机难”的普遍困境,便民服务站迅速组建了一支由民政专干和热心社区志愿者构成的“助老小分队”,启动“指尖助老”专项行动。志愿者们耐心询问每位老人的具体需求和困惑,量身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

从最基础的开关机、连接Wi-Fi,到实用的线上购物、医院预约挂号、与远方子女视频通话……志愿者们手把手、心贴心地教。“小姑娘教了我好几遍,现在我都能给在外地的孙子发红包了!”78岁的李爷爷骄傲地展示着手机上的红包记录,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为了帮助老人巩固记忆,小分队还特意制作了字大图多、步骤清晰的“智能手机操作指南”,成了老人们爱不释手的“宝贝”。

精神关怀跟进,绘就银龄“乐活图”

物质生活有保障,精神世界更需丰盈。清浦街道便民服务站精心打造了“银龄乐活”系列品牌活动,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绽放出别样光彩。每年春暖花开时节,社区举办的老年趣味运动会总是人气爆棚。“报纸跑酷”项目中,老人们小心翼翼地移动报纸,既要速度又要稳当,紧张又逗趣;“投壶竞赛”现场,喝彩声、鼓励声此起彼伏;“套圈”区域,老朋友们互相支招,笑语连连。现场有医护人员全程值守,确保大家的运动安全。

重阳佳节,“情暖金秋”慰问演出更是将尊老爱老的气氛推向高潮。辖区艺术团带来歌舞、戏曲、小品等精彩节目,台下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演出间隙,精心编排的防诈骗情景剧用身边事例提醒老人守好钱袋子;一旁的健康义诊区,医生们耐心地为老人测量血压、讲解秋冬养生知识;志愿者们则将一份份香甜的节日糕点和暖心慰问品送到老人手中,现场温情涌动,其乐融融。

健康防线筑牢,守护最美“夕阳红”

守护老年人的健康,是养老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清浦街道便民服务站建立“日常巡查+应急响应”长效机制,为老人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安全防线。每周,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都会准时敲响高龄、独居、失能老人的家门。“张阿姨,这几天身体怎么样?降压药按时吃了吗?”“王大爷,家里米面还够吗?需要帮您买点什么?”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次次细致的查看,帮忙打扫卫生、代购生活物品……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却为老人们带去了实实在在的依靠和温暖。

同时,清浦街道便民服务站积极联动辖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专业的医疗服务送到老人身边。定期开展的血压测量、慢性病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健康管理。今年以来,清浦街道已举办健康讲座12场,内容涵盖高血压防治、糖尿病饮食、中医养生等,累计服务老人超300人次,深受老人们欢迎。

■记 者 杨 帆 通讯员 黄孟燕

◎淮安生态文旅区天玺湾雅苑1处社区配套用房

◎2025年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公开招聘高层

◎拍卖洪泽高良涧人民北路37号房屋租赁权

◎淮安市公安局招聘32名警务辅助人员

◎“残疾人之家”公益性岗位招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