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兵爷爷讲故事,童心中播下信仰的种子

 2025-11-04 236来源:淮安日报

日前,由淮安日报“好人好报”工作室、市档案馆、爱心企业、医护人员、学生等志愿者组成的看望老兵小分队,抵达“致敬不朽荣光——到社区,看望老兵爷爷”公益行第五站——清江浦区东方丽景小区,一起来看望91岁的老兵爷爷朱士超。

●当“小军娃”遇上 老兵爷爷

“爷爷,我爸爸是海军!”“爷爷,我爸爸是空军飞行员!”本期看望老兵小分队中的两名学生代表——来自淮师一附小一年级的陈芃澍和赵钰珩,刚走进老兵朱士超家中,就兴奋地围坐在他身边,争先说起自己身为军人的爸爸。两个孩子都成长于军人家庭,得知“到社区,看望老兵爷爷”公益行活动启动后,两位“军嫂”妈妈立即为孩子报了名,并陪同他们一起前来,用实际行动向老兵致敬。

朱士超一手拉着一个“小军娃”,讲起了自己的经历。“作为军人家庭,我们在家要敬老爱幼,感恩父母。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拿起桌上的“和谐军休家庭”荣誉证书,认真地对两位“小军娃”以及前来看望的队员们说。“爸爸为什么要当兵呢?”朱士超拉着两个孩子的手,亲切地问道。“爸爸当兵,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守护我们的幸福生活!你们要记住,作为军人的孩子是光荣的,我们的家庭也是光荣的家庭。”他叮嘱两位“小军娃”,今后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像爸爸一样,为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两名“小军娃”为朱士超准备了特别的礼物:陈芃澍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红领巾,亲手为朱士超系上;喜欢飞机的赵钰珩则从自己珍藏的战斗机模型徽章套装中,精心挑选出一枚,送到朱士超手中。

●让“终身学习”成为 一种习惯

看着桌上“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先进军队退休干部”等一本本荣誉证书,前来看望老兵的小分队成员无不被朱士超一生坚持学习的精神所打动。朱士超生于1934年12月,1952年参加革命工作,1961年入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期间曾两次荣立三等功,1986年退休。无论从幼年上私塾,到参加革命工作,还是从踏入军营,到退休之后,“学习”始终是他人生中不曾间断的习惯,也正是这种持续的努力,推动着他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中医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习并传承它!”怀着对中医文化的真挚热爱,朱士超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学习中医的经历。退休后,他报名参加了中医专业自学考试,在三年时间里系统修完30多门课程,最终取得中医大专学历。掌握了扎实的中医知识后,他更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学以致用。“朱老,今天我再来教您几个中医养生小技巧。”现场,看望老兵小分队的志愿者、老中医常立顺一边为朱士超切脉、望舌、听诊,一边耐心地传授简便易行的中医保健方法。

●让“运动”成为 最好的人生伙伴

在门球、象棋、垂钓、写作等众多爱好中,朱士超对门球运动情有独钟,曾被评为“江苏省门球运动先进个人”。如今虽已年过九旬,他仍坚持每天前往门球场,与球友一起打球超过五小时。活动现场,朱士超还特地拿出自己的门球杆,向大家讲解门球知识,帮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这项运动。“我要坚持每天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精神矍铄的朱士超笑着说道。

为表达对老兵的崇高敬意,参与本次“到社区,看望老兵爷爷”公益行的爱心企业、单位和志愿者代表也为朱士超准备了暖心礼物。全程支持该活动的蒙牛集团旗下别提多美乳品淮安专卖店志愿者代表孙石成,送上蒙牛悠瑞富硒高钙羊奶粉和燕麦片。淮安市档案馆志愿者在看到朱士超一本本红色荣誉证书后深受触动,送上精致的档案文创礼品,并现场与他沟通“家庭红色档案”整理事宜,希望将这些具有时代印记的珍贵资料妥善保存。

■记者 秦艳艳 通讯员 陈海洋 李亚点

◎2025年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公开招聘高层

◎拍卖洪泽高良涧人民北路37号房屋租赁权

◎淮安市公安局招聘32名警务辅助人员

◎“残疾人之家”公益性岗位招聘公告

◎淮海街道新村社区健康东路门面房招租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