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报讯:10月31日晚,上海黄浦江畔的天蟾逸夫舞台人声鼎沸,座无虚席,我市参评第3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作品——淮海戏《回娘家》在此火热上演。来自江苏省淮海剧团的演员们用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征服了台下观众,顺利完成此次赴沪演出任务。
当晚的演出中,当《回娘家》那独具韵味的“拉魂腔”唱响时,台下观众被瞬间拉回到那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1948年11月18日,刘老庄“淮海小戏班”艺人响应华中支前司令部号召,积极投身支前工作,奔赴碾庄圩战斗前线。在为期5天、长达三百里的行程中,支前小队不断遭遇艰难险阻,既有采莲父亲的追赶阻挠,又面临国民党常备队的武力阻挡……这一切,终究无法阻挡支前队伍的滚滚车轮。该剧通过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和富有感染力的唱腔,直观展现了广大支前群众心向革命、追求光明,以不畏风雨、不怕牺牲的精神,冲破封建束缚和反动势力的阻拦,义无反顾回到革命的“娘家”。
据了解,淮海戏《回娘家》由市文化艺术中心出品、江苏省淮海剧团演出,由一级演员、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许亚玲,优秀青年演员马志晨,一级演员熊化冰领衔主演。为了保证此次赴沪演出的质量,市文化艺术中心对该剧进行了为期数月的精心打磨,在保留传统唱腔精髓的同时,升级舞台调度和视觉效果,力求让每一位观众都能通过舞台艺术的表达,触摸到红色历史的温度。
主创团队表示,淮海戏《回娘家》以一辆独轮车为独特意象,“推”出了中国戏曲的“地方志”。回溯淮海戏的发展历程,广大戏曲艺人始终一心跟党走,积极投身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事业,把原本“勾人拉魂”的民间小戏,传承发展成顺应时代潮流、服务广大群众,且兼容各家之长的艺术大戏。
据悉,作为庆祝上海越剧院建院70周年系列演出之一,此次《回娘家》赴沪演出不仅是淮海戏与海派越剧的艺术对话,更能让全国观众通过经典剧目感受淮安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拉魂腔”在长三角舞台上绽放新光彩。
■记 者 储 君 通讯员 郑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