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阴区司法局聚焦农业农村重点产业项目,实施“法助新农人”专项行动,通过“风险防控精准化、服务供给专业化、治理机制多元化”三大路径,构建农业产业链法治保障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动能。
聚焦资源整合 夯实农业法治根基
精准定位需求。淮阴区司法局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数据局等部门,建立新农人法律需求动态数据库,重点围绕用地审批、合同管理等高频事项,实现需求精准采集与实时更新。设定法律需求预警指标,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新农人群体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和应对准备。
搭建服务平台。该局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资源,在丁集黄瓜产业园、淮高镇大西黄桃园等农业产业园设立法律服务站点,为种植大户、农业经理人、农民主播等群体提供法律咨询、公证等“一站式”服务。建立“法律集市”长效机制,在镇街集市设置固定普法摊位,针对涉农法律问题现场答疑。
制定服务方案。该局组建“法律护农服务团”,针对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农业生产环节,编制详细的《法律护航手册》,通过定向结对、法治体检等方式,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已服务各类主体15家,提供法律咨询30件次,参与修订村规民约145份。
优化服务供给 增强依法兴农效能
规范涉农执法。淮阴区司法局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强化对种子、化肥、农药等领域的执法监管,帮助农户避免经济损失34.5万元。推行“合法性审查+尽职调查”双重预审机制,组建专业法治审核团队审查涉农合同,动态调整不合理条款,保障经营主体公平竞争、平等准入。
实施柔性执法。该局落实“首违不罚+教育引导”机制,以宣传教育为主,通过签订承诺书、下发整改告知书等形式督促整改落实。建立新农人信用档案,对诚信经营主体实行“无事不扰”,对失信主体适当增加抽查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推行“执法+普法”融合模式,在执法过程中同步发放宣传资料,提升执法效果,扩大普法覆盖面。
提供专项服务。该局聚焦农业行业特性与风险,深入淮安哒哒牧业、马头镇冰草种植基地等处调研,为新农人提供经营权抵押登记指引、合同审查、地理标志侵权检测、小额诉讼法律援助等服务,编制《农业经营法律风险防控图谱》,针对种植、养殖、电商等六大领域定制“用地+环保+劳务”合规套餐,维护新农人合法权益。
推进多元共治 释放法治助农红利
推进乡村法治宣传。淮阴区司法局在古清口街道、马头镇等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法治文化长廊”“法治驿站”等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构建“沉浸式”法治教育场景,采用“短视频+普法”模式,联合新农人代表策划《合规经营“避坑指南”》《创业法律锦囊》等系列短视频,实现“线下阵地驻村、线上流量入户”的双向渗透。
健全涉农解纷机制。该局在各镇街设立“涉农纠纷调解工作室”,组织法律顾问、农技专家为新农人提供农业生产指导、农村纠纷调处等服务;在镇村实践“三顾茅庐”调解工作法,推动农村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复杂问题梯次解决,全区共化解涉农纠纷1367起,涉农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8.9%。
培育复合人才队伍。该局实施“法律明白人+农技能手”培育工程,在农业技术培训中嵌入30分钟法律微课,重点讲解土地流转、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商务等法律知识,编制发放《“新农人”法律服务指南》300余册,内容涵盖合规经营、风险防控、纠纷化解等方面,组织专题培训讲座,由专业律师逐条解读,确保指南内容“看得懂、用得上”。
■通讯员 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