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区人民医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实习医院、皖南医学院实习医院、江苏省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江苏省就业见习示范基地。近年来,在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的统筹谋划与引领推进下,该院以“盘活用好、提质增效”为统领,坚持向上借力优质资源、向下夯实基层服务基础,在医疗能力提升、就医服务优化、运营管理精细化等方面精准发力,展现责任担当;同时积极传承医院优良传统,创新发展模式,在巩固核心优势与破解发展瓶颈中双向奋进,推动医院运营质效与社会满意度持续提升。
以强化技术能力为核心,护佑群众健康
技术水平是医院服务能力的核心所在,该院创成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国家级卒中中心,同步推进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建设;消化内科、骨科、心内科、肿瘤科等10个专科被确认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作为苏北首家、淮安唯一开通上海瑞金智慧医疗联合体远程门诊的医疗机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深度合作,让洪泽区及周边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与上海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与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及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等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并挂牌“南京鼓楼医院集团洪泽医院”;设立江苏省肿瘤医院联合病房、共建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淮安康复中心;常态化邀请数十位省级专家在肿瘤科、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10余个专科开展坐诊、手术及查房服务。
靠大壮大、靠强自强。该院常规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房颤脉冲消融、食管癌根治、肺结节切除或消融、胰十二指肠切除、胸主动脉支架置入等数十项新技术新项目。凭借丰富的医疗资源,洪泽区及周边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多元化、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以提升服务品质为导向,响应就医需求
该院始终秉持“生命至上、患者至尊、服务至臻”宗旨,在持续提升技术能力的同时提升服务品质。通过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将原来的“留得住—看得了—服务好”递进模式重构为“看得了—服务好—留得住”,提高区域内患者就诊率。
优化惠民举措,让就医出行更便利。从新院区运营初期的免费公交,到畅通来院道路、开通公交专线,再到实施免费停车政策,让群众感受“路虽远,行则可至”的便捷。同步推出每周四“惠民日”免挂号费活动,并定期邀请三甲医院专家团队义诊,让群众感受“悬壶济世,普惠民生”的实惠。此外,通过在老院区增设“第二门诊部”、在大型商超设立“健康早市”,进一步打造“远亲不如近邻”的就医便利圈,全方位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强化行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诊疗氛围。制定《洪泽区人民医院“加强行风建设,提升服务品质”专项工作方案》,将医患沟通、护患互动及医护协作的全流程沟通模式纳入全员培训体系,通过实施标准化沟通规范,让每位来院群众都能享受兼具专业温度与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在全院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及后勤保障部门员工间选树“服务之星”,树立人文关爱典范,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激励全体职工弘扬崇德向善、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
牢记初心使命,更好保障人民健康。牵头整合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以及9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个村卫生室,组建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按照“龙头带动、城乡一体、资源集约、技术共享、管理同质、发展同步”总体目标,建立区域内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精选数十位骨干医师轮流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帮扶,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与区人民医院同质化的诊疗服务。
在不断提升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救治能力的基础上,该院聚焦健康体检、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诊治、专病专治,做优做精健康体检中心、慢病管理中心、肿瘤防治中心和五大临床诊疗中心;通过引进上级医院专家资源,组建高水平医师团队,让疾病查得出、看得好,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高品质的健康需求;持续开展“走出去 送健康”公益活动,庆“七一”主题义诊、庆祝医师节广场义诊等活动被人民网、《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品牌美誉度与社会影响力实现“双提升”。
以精细运营管理为抓手,改善就医感受
人员精简。该院通过科学评估岗位需求,系统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精简人员100余名,实现人岗相适、效能提升的改革目标。
设备精管。该院迅速关停41部电梯及非必要电器设备,严格管控水电物资消耗,万元能耗显著下降。
管理精进。该院开设为期3个月的管理干部培训班,设置24门课程,系统讲授医院管理前沿理念、实践案例及政策法规;选派首批6名医疗骨干赴上海中山医院参加全国高阶进修班,第二批9名骨干分赴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进修,在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拓宽视野,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强化知识储备。
科学就医。该院积极优化资源配置、细化病种分析、强化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在持续提升技术能力、服务品质和医院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院内外媒体及各类宣传载体,广泛传播医院“更高品质、更便捷、更经济”的医疗服务信息,引导群众树立科学就医观念,推动形成“常见病不出区,疑难病有序转诊”的理性就医格局。
■通讯员 张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