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生的“流量密码”——记市二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6病区主任应良红博士

 2025-09-17 249来源:淮海晚报

医者的“流量密码”,非喧嚣热度,而是藏在心间的温度。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6病区主任应良红博士,便以仁心仁术在患者中获得了“流量”——这份“流量”,是危急时的托底,是日常里的关怀,更是医患间双向奔赴的信任。

●全力施救,他是健康的“守护者”

提及自己那次获救经历,陈女士(化姓)依旧心有余悸。那天,她在门诊候诊时突然昏厥倒地。正在坐诊的应良红与分诊护士立即冲上前,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抢救迅速展开。8分钟内,多次电除颤、持续心肺复苏,医护人员协作无间,终于让她恢复自主心律。 因伴有心功能不全和恶性心律失常,即便这次抢救成功,患者仍有猝死风险。患者被转入心内科监护病房后,应良红每天查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直至逐渐平稳。随后,心内科团队为患者植入最新的CRT-D型起搏除颤器,助其顺利康复出院。 不久后,患者家属送来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真诚感谢你们对我母亲的辛勤付出……”应良红坦言:“那一刻,所有疲惫都值了。”

●暖心关怀,他是医患的“连心桥”

近日,市二院心内科6病区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患者丁先生(化姓)及家属专程送来一面锦旗和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信中字字句句饱含对应良红博士及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丁先生突发急症,子女远在外地,家中仅留二老。面对丈夫突如其来的病情,心急如焚的妻子拨打了应良红的电话。电话那头,应良红听闻情况后没有丝毫迟疑,顾不上外面狂风暴雨,立即驱车前来。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患者家中,仔细查看病情后,又主动护送丁先生前往医院。凌晨时分,应良红迅速安排检查、凭借丰富的经验精准诊断,随即展开施救。在他的全力救治下,丁先生的病情终于转危为安。那一刻,应良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担当,为患者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除了专业救治,信中还提到一件暖心的“小事”:某天深夜,丁先生因病毒感染在深夜紧急入院。由于身患糖尿病,他的饮食需要严格把控。然而,深夜时分,医院食堂早已关闭,周边商铺也不见营业,这让丁先生和家人犯了难。应良红得知后,根据丁先生的健康需求,在众多外卖中精心挑选出营养均衡、低糖低脂的餐食,并贴心地安排准时送达病区。当温热的饭菜摆在面前时,丁先生和妻子眼中满是感动的泪水。这一餐一饭,看似平常,却饱含着应良红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份温暖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医患关系,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家人般的贴心与呵护。

●真心相待,医患之间“双向奔赴”

“我要特别感谢你们医院的一位医生,他叫应良红,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我每周二都来找他,不然我心里不踏实。”80岁的张爷爷(化姓)刚见到市二院工作人员,话匣子就打开了。几年前,张爷爷莫名感到心慌,在当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心脏早搏,当地医院建议他前往上级医院治疗。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后,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张爷爷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市二院心内科就诊。

恰巧当天是周二,坐诊的正是应良红。“老爷子,您感到哪里不舒服啊?”老人来到诊室后,应良红亲切地招呼他坐下,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询问老人的症状。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应良红安慰老人:“您别担心,您的病情并不严重,只要您积极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好转的。”听闻此言,张爷爷焦虑的心情立刻舒缓,随即办理住院手续,接受治疗。

几个疗程下来,张爷爷的病情明显改善。住院的那几天里,善于观察的张爷爷发现,应良红工作十分认真负责,治疗病人细致入微,交流起来也如春风化雨,让人亲切温暖。从此,老爷子就成了应良红的“铁杆粉丝”。

“张爷爷,您身体没什么问题,不用每周都来。”“应主任,实话跟你说,一星期不来看看你,我心里不踏实啊!”春去秋来,张爷爷坚持着自己的约定,有时候看到应良红比较忙,就坐在门外。他说,看看应良红坐诊的样子,他的心里就无比踏实,“这么好的医生,去哪儿找啊!”

应良红的“流量密码”是患者复诊时的安心依赖,是家属致谢时的真挚笑容,是生命重启时的有力心跳。这份以“心”换“心”的“流量”,没有转瞬即逝的热度,只有医者最珍贵的“长效热度”,绵长且温暖,始终在线。 (王思雨)

◎合力电动叉车公开招租公告

◎淮安市洪泽区中医院2025年公开招聘合同

◎2025年淮安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

◎公开拍卖:淮安乐园步行街商铺、淮海购物广

◎西大街邮储银行大门西侧旺铺、开发区机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