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 三链协同破局,淮钢书写循环经济新答卷

 2025-09-05 387来源:淮安日报

走进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钢”),55年工业积淀与现代绿色制造理念共同描绘出独特的发展图景:污水处理站里,各类废水经多道工艺“脱胎换骨”后重新进入生产流程;发电车间内,富余煤气、余热余压转化的电流源源不断输入电网;钢渣处理厂区中,曾是堆存负担的固废经加工变成建筑原料……近年来,这家年产350万吨优特钢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以“废水轮回、废气涅槃、固废新生”三链协同模式为核心,将“两山”理念融入生产全链条,凭借技术创新构建起覆盖水、电、气、粉、渣的循环经济体系,先后荣获“国家绿色工厂”“国家级水效领跑者”称号,成为钢铁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

废水轮回:从污染治理到梯级利用

来到淮钢的废水处理站,清澈的水流在管道中流淌,很难想象这些水曾经是工业生产污水。“以前生产废水处理后大多直接外排,现在通过‘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多介质+超滤+反渗透’工艺,用处理能力达1000 m3/h的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进行梯级利用。”在淮钢水处理中心,淮钢设备能源处处长金少宝指着水循环利用流程图详细介绍。

作为“国家级水效领跑者”,淮钢构建了“分类取水、精准处理、梯级回用”的水系统管理模式,2024年吨钢水耗低于2.2 m3/t,水重复利用率达98.5%,各项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从用水源头看,淮钢实行“分质供水”:生产用水取自京杭运河地表水,经源水处理站处理后输送至各生产单位;生活用水则采用市政自来水,供应浴室、食堂等生活区域。用水结束后,所有废水统一汇入污水处理站,经深度处理后变成中水,进入精细化回用环节:一部分中水用于高炉冲渣、原料场抑尘,满足高耗水环节的用水需求;另一部分输送至烧结、轧钢等工序,替代新水用于生产冷却;经过进一步处理的除盐水,则精准供给炼钢结晶器、烟道冷却及余热锅炉,确保关键工序用水质量。“即便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浓盐水,我们也会收集起来用于炼钢闷渣,真正实现‘废水零浪费’。”金少宝说。

为了提升节水效果,淮钢不仅投入资金改造硬件,还创新节水管理模式。比如在各生产环节安装智能水表,实时监测用水数据,针对高耗水工序制定专项节水方案,持续优化用水流程。淮钢的水循环技术不仅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水资源成本,更成为行业节水典范,为钢铁企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为了进一步提高废水回用率,淮钢还在不断优化处理工艺。“我们正在实施废水回收处理站二期改造工程,项目完成后,公司总的水循环利用率将达到98%以上。”金少宝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不仅减少了对水资源的依赖,还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废气涅槃:从燃烧排空到亿度电能

“过去钢铁生产中,焦炉、高炉、转炉产生的煤气要么燃烧排空,要么利用率低下,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现在通过‘80 MW+40 MW’高温超高压发电机组,这些富余煤气全成了‘发电宝藏’。”站在淮钢发电车间,动力厂副厂长肖乃飞指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据介绍道。在废气回收利用领域,淮钢已形成“富余煤气发电、余汽发电、余压发电、光伏发电”四大核心板块,构建起多源互补的能源回收体系,2024年自发电比例达75%,大幅降低外购电需求量,处于行业前列。

据介绍,在焦化生产环节,干熄焦蒸汽回收系统成为能源回收的“主力军”。红焦炭冷却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被精准收集后驱动18 MW发电机组运转,不仅替代传统湿法熄焦减少水资源消耗,年发电量更达1.2亿 kWh。“传统湿法熄焦每吨焦耗水1.2吨,干熄焦技术不仅节水,还能把红焦的热量‘变’成电,一举两得。”焦化厂副厂长陈芹荣补充道。在烧结车间,两台余热锅炉持续回收烧结矿冷却产生的高温废气,生成温度320℃、压力1.9 MPa的高压蒸汽,带动12 MW汽轮机组发电,每年可节约4万吨标准煤,减少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年发电量达6500万 kWh。

在余压发电领域,淮钢的三台套TRT发电机组同样表现亮眼。1#TRT为新建的1#1350 m3高炉配套,装机容量16 MW。为提升效率,淮钢先后对2#TRT、3#TRT进行提效大修,大修后均达到同类型第三代技术标准。“高炉炼铁时会产生处理能力60万 m3/h、温度180℃、压力200 kPa的高炉煤气,我们利用这些煤气的压力和温度驱动透平膨胀机做功,1#TRT能发电45 kWh/t,2#TRT能发电47 kWh/t,3#TRT能发电42 kWh/t,三台机组年总发电量1.4亿 kWh。”金少宝算了一笔账,这些自发电每年可降低用电成本超8000万元,同时减少火电购入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更值得关注的是,淮钢正投资6亿元推进100 MWCCPP(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发电效率较现有装备提升30%,年新增供电量3.1亿 kWh。此外,淮钢还充分利用厂房屋顶,建设装机容量61 MW的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屋顶应装尽装”,年发电量达5000万 kWh。“我们还将各环节产生的余热进行‘梯级利用’,焦化、转炉、量子电炉回收烟道气余热产生蒸汽,轧钢用蓄热式加热炉烟气余热制蒸汽,除了用于生产,2024年还向城市供应蒸汽21万吨,既服务民生又减少火电供热量,勇担城市钢厂产城融合的责任。”金少宝说。

固废新生:从废弃钢渣到资源金矿

“2024年淮钢在炼钢过程中共产生了40万吨钢渣。要是在以前,这些钢渣只能堆在厂里,既占地方又可能污染环境。现在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处理流程:先把液态钢渣倒进坑里焖渣,然后用磁选机把里面的废钢选出来,再经过筛分、棒磨,最后选出精矿粉,剩下的尾渣也有用处。这么一套下来,40万吨钢渣能变成6万吨渣钢、3万吨精矿粉和31万吨尾渣。”在淮安淮鑫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钢渣处理车间,副经理黄飞拿着刚加工好的精矿粉介绍,车间里的机器正在处理钢渣,磁选机精准分离出钢渣里的金属,筛分设备把尾渣按大小分类,整个过程又快又有序。

在固废处理方面,淮钢有自己的思路:不同的固废用不同的办法处理,尽量全部利用。除了钢渣,废钢处理也是重点——2023年,淮钢花1.6亿元建了三条生产线,分别用来打包、剪切、破碎废钢,一年能处理60万吨废钢。2024年,这三条线加工了13.8万吨废钢,全部送到炼钢厂当原料用,省了买新废钢的钱。黄飞说:“我们加工的废钢破碎料,长度控制在30—200毫米之间,废钢的堆密度可达1.2 t/m3以上,有利于炼钢生产。”

炼钢时产生的污泥、除尘灰这些固废,在淮钢也找到了“新出路”。厂里建了制球生产线,把这些固废加工成含铁量约45%的污泥球。2024年生产污泥球2万吨,作为转炉炼钢生产中的化渣剂、降温剂。黄飞说:“以前这些污泥、除尘灰不好处理,现在做成污泥球回炉炼钢,既解决了固废问题,又代替了部分烧结矿,大大降低了冶炼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淮钢还在焦化厂尝试用布袋除尘器收集除尘灰,把除尘灰送到炼钢电炉里,代替增炭剂、造渣剂。算下来,这么做每吨钢能节约成本4.5元,一年可创效270余万元。

淮钢加快推进矿渣的资源化利用,现在拥有三条年产160万吨高炉矿渣粉的生产线。采用从日本引进的先进立式辊压磨技术,以厂里优质的水淬粒化高炉矿渣为原料,生产出“淮龙建材”和“微神(VCEM)”牌的高性能矿渣粉。这些矿渣粉用途广泛,不仅能盖工业厂房、民用住宅,还能用于大型水利工程、海防工程,以及高速铁路、轻轨等建设。

从钢渣到废钢,从污泥到矿渣,淮钢靠技术创新,让每种固废都有了用武之地,既减轻了环境压力,又为企业创效,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循环经济是淮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废水、废气、固废的综合利用,不仅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淮钢将继续加大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投入和创新,为推动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贡献更多力量。”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季永新表示。

淮钢在循环经济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废水、废气、固废的“末端治理”到全流程的资源循环利用,淮钢正以实际行动描绘出一幅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成为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

■记 者 左文东 杨 帆,通讯员 谢春阳

◎合力电动叉车公开招租公告

◎淮安市洪泽区中医院2025年公开招聘合同

◎2025年淮安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

◎公开拍卖:淮安乐园步行街商铺、淮海购物广

◎西大街邮储银行大门西侧旺铺、开发区机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