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薪火在革命老区传承

 2025-08-29 314来源:淮安日报

暑假里的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静中弥漫着书香气息。

在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鲁迅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德田的带领下,记者重温了新安旅行团和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在盐阜大地上的峥嵘岁月。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院创办于1941年,前身为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1940年11月,根据刘少奇、陈毅指示决定筹建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华中鲁艺)。1941年2月8日,华中鲁艺在盐城举行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陈德田介绍。

铁军艺苑,一个由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自己设计的教育基地。走进铁军艺苑,时光长廊的一个个重要事件节点把我们带进了那段历史。1941年7月24日,华中鲁艺二队师生在建湖北秦庄遭遇日伪军突袭,30多名师生不幸遇难。铁军艺苑中,“张杰”“张平”对日作战阵亡的铭牌令人印象深刻。

1941年7月,日伪军集中大量兵力,对盐阜地区进行大“扫荡”,妄图一举歼灭在盐城的新四军军部。新四军主动撤出盐城向敌后转移,华中鲁艺的400多名师生也分成两个队撤退。7月24日,第二队师生从北秦庄出发,准备渡河前往安全地带,后与“扫荡”的日伪军发生遭遇战。此战包括丘东平、许晴在内,共有30多名华中鲁艺师生殉难。新旅团员张杰、张平也和华中鲁艺的30多名师生一起牺牲在日伪军的屠刀下。在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张杰、张平与殉难的华中鲁艺师生一起长眠于此。

“很可惜,他们都很有才华!”陈德田感慨道,新旅的团员们既是铁骨铮铮的战士,也是很有才华的文艺工作者。“我们的师生创作了很多作品,比如牺牲的丘东平,1940年任华中鲁艺教导主任,发表过长篇小说《在茅山下》、短篇小说《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等。牺牲的许晴与冼星海、孟波等合作创作了《中华民族好儿女》《旱灾歌》等多首抗战歌曲。”

陈德田说,师生们创排的大型民族音乐剧《华中鲁艺记》,以“文艺党课”的形式传承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该剧以1941年华中鲁艺师生真人真事为原型,讲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志青年怀揣报国之志,告别家乡亲人来到学校,为崇高理想献出青春乃至生命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如今,文艺的薪火仍在传承。今年8月,在2025年江苏省“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上,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夏添同学开展红色宣讲的先进事迹以及《新安旅行团》情景剧表演,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成为全场焦点之一。

通过参演情景剧,不仅在夏添心中种下了戏剧的种子,还让她和身边的同龄人更深刻地感受到新旅的光荣传统。“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夏添说。

■记 者 何 渊 胡凌轩 徐天魁,通讯员 施佳宏 袁 坤

◎合力电动叉车公开招租公告

◎淮安市洪泽区中医院2025年公开招聘合同

◎2025年淮安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

◎公开拍卖:淮安乐园步行街商铺、淮海购物广

◎西大街邮储银行大门西侧旺铺、开发区机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