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在进一步加强科技专项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上有哪些考虑?”
“相关部门在创新财政科技支持方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上有什么具体措施?”
……
8月26日上午,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举行联组审议,围绕2024年度财政科技类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进行专题询问。这是市九届人大常委会首次在常委会会议期间进行的联组审议,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单位到场应询。
把准脉搏 做足准备
科技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召开联组审议,就财政科技类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进行专题询问,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关于科技创新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推动政府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具体行动。
询问能否达到效果,抓准问题至关重要。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财政科技类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为确保真正问出社会关切,市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询问筹备上做足功课。前期,市人大财经委制定工作方案,并与科技、财政、工信、发改等部门就专题询问的具体事项进行沟通和商讨,同时征求部分常委会委员的意见建议。8月上旬,调研组赴部分单位、地区进行专题调研,听取相关部门情况汇报,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并与有关企业座谈,深入了解财政科技类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使用管理及绩效评价等情况。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坚持“多一次追问”,摸清情况、找准问题,确定询问重点,力求专题询问问到关键处。
一问一答 直击关键
此次专题询问,主要围绕财政科技类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社会普遍关注、人大代表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
面对关于科技类专项资金帮扶的重点工业项目和绩效情况的提问,市科技局以实实在在的数据应答:三年累计支持工业项目214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4个,带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5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面对如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提问,市工信局从加强载体建设、支持技术攻关、推广“三首两新”三方面应答。
约两个小时的专题询问中,11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接连发问,提出11个问题。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认真回应关切,正视当前财政科技类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下一步重点工作和采取的应对措施,会场上你来我往,气氛热烈。
跟踪监督 确保实效
专题询问开始于“问”,但远不止于“答”。
“会上提出的问题充分反映了基层和群众对提升科技创新资金使用绩效的呼声,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加以解决。”专题询问结束后,副市长卓力得拜·吉尔哈力拜当场表态,接下来,市政府将围绕这次询问提出的重点问题和意见建议,在聚焦产业发展、突出载体培育、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强化资金顶层设计,更大力度撬动经营主体发挥积极作用。以“科技成果赋权”“拨投结合”等机制改革为契机,营造协调融合和宽容创新的良好环境,推动行政资源和市场要素精准高效结合,不断提升淮安综合竞争能力。
为确保专题询问取得实效,会后,市人大财经委将结合专题询问的相关内容,汇总整理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时提出的意见建议,形成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有关部门将深入研究本次会议期间委员和代表们在审议、询问中关注的问题,采取更加务实的举措改进工作。
“问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问来发现问题、解决困难、推动工作。我们将通过此次询问,进一步优化财政重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终推动问题解决、促进工作提升。”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周毅表示。
■记 者 吴家婧,通讯员 潘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