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古镇东南隅,一片碧水静卧于市井烟火间。湖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垂柳依依,微风拂过时,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宛如一幅天然画卷——这便是萧湖。蜿蜒曲折的湖边步道设有多个观景平台,供游人驻足欣赏美景。白鹭、野鸭等水鸟时常出没,为这片湖泊增添几分生机与活力。
据史料记载,萧湖又名萧家湖、珠湖、东湖、学士湖等,原与淮安城西管家湖相连,明初陈瑄修疏清江浦,沿管家湖筑堤为纤道,自此萧湖与管家湖分隔,独成一景。萧湖分南、北两区,中间有莲花街。莲花街石板路长数千米,宛如长虹卧波,中间横跨三桥,从东向西分别为通城桥、通惠桥、通济桥(也称广济桥)。桥下流水潺潺,不仅连接着萧湖南北水域,更串联起淮安的漕运记忆。
萧湖南岸,一组青砖黛瓦的建筑群临水而立,这是为纪念“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而建的纪念区。现存韩侯钓台石栏上,“王孙遗迹”四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与之毗邻的漂母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祠内保存的清代碑刻详细记载了“一饭千金”的千古佳话。
与南区雄浑的历史印记不同,北区尽显明清盐商的雅致情怀。环湖而建的园林中,夏曰瑚的恢台园与程鉴的荻庄各具特色,而张鸿烈父子的曲江园更是其中翘楚,冠绝一时。周围名园环筑,游赏几无虚日,毛奇龄赋《明河篇》,方苞在此论道,吴敬梓驻足挥毫,郑板桥、边寿民等名家以墨为舟,荡涤出萧湖的文艺江湖。清代诗人赵翼以“是村仍近郭,有水可无山”道其秀色,性灵派诗人袁枚更叹“名花美女有时来,明月清风没逃处”,足见其风雅之盛。
2016年,萧湖迎来新生。淮安区政府打造“一环二轴五岛七片区”(沿湖风光环状带,历史文化轴、休闲娱乐轴,桃花岛、登塔观光岛、芦苇岛、鸟岛、水上花园岛,湖岸观景区、花蒲岛屿区、文人园林区、漕运坊坞区、历史名胜区、市民休闲区、水上娱乐区),重塑湖光。
如今的萧湖,既保留着古桥老宅的岁月沧桑,又焕发着现代公园的蓬勃生机,以其独特魅力成为市民游客的理想去处。晨曦初露或夕阳西下时,这片湖光山色总能带给人们一份难得的惬意。这座承载军事传奇、盐商鼎盛与文脉绵长的湖泊,正以清波为墨,续写着淮安“因水而兴”的隽永篇章。
■记 者 潘梦洁 李昱含 刘志钧 徐天魁,通讯员 刘建方 孙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