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报讯:今年以来,淮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强监管、保安全、促振兴”工作主线,聚焦农村食品安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精准聚焦,靶向整治风险隐患。针对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风险点多、群众维权意识薄弱、小作坊管理难度大等问题,该局以城乡接合部、农村集贸市场、校园周边、小型餐饮单位及小作坊为重点区域,以方便食品、饮料、调味品、生鲜农产品等为重点品类,开展“地毯式”风险隐患排查,精准锁定问题点位,确保整治行动有的放矢。
节日护航,严打违法违规行为。该局结合元旦、春节等重要节日的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三无”食品、假酒、过期食品、劣质食品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行动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00余人次,检查农村食品经营主体392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400余个,形成“排查—整改—闭环”完整链条,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风险。
联合执法,重拳打击侵权行为。自1月1日起,该局与镇街、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围绕猪肉及肉制品、水产品、假冒侵权白酒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行动。累计查处涉嫌经营超过保质期、抽检不合格、标签标识不规范的食品案件17件,罚没金额2.98万元;查处涉嫌生产销售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白酒案件5件,罚没金额20.35万元。通过“部门联动+精准打击”,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成效显著,市场环境持续净化。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淮安区农村食品市场环境显著改善,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通过“精准聚焦+联合执法”双轮驱动,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经营行为。特别是针对农村集贸市场、校园周边等区域的集中整治,不仅净化了市场环境,还增强了群众识假辨假能力,营造了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通讯员 刘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