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晚报讯:2025年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近日,市疾控中心发布我市最新“癌情”,根据淮安市肿瘤监测数据,2024年,我市癌症新发病例数为1.57万例,癌症死亡1.05万例。
总体来看,全市发病排名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男性发病前五位分别为: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女性发病前五位分别为: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男性、女性死亡前五位均为: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
据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孙中明介绍,近十年来,我市食管癌、胃癌、肝癌发病和死亡均呈现下降趋势,结直肠癌发病呈现上升趋势,胰腺癌病死率升高。从2019年起,肺癌取代食管癌成为我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虽然这些年居民的健康意识提升了,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不良的饮食结构也导致了这一结果。”孙中明说。
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目前,我市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已上升至39.5%。“这与全国的43.7%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是因为高发癌种不一样造成的。”孙中明介绍,不同癌种之间的5年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我市是上消化道癌(食管癌、胃癌)的高发区,同时,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都比较低,导致了我市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低于全国水平。孙中明指出,也有部分肿瘤如甲状腺癌五年生存率超过90%、乳腺癌五年生存率达到了80%以上,越来越多的癌症康复期患者回归原来的工作和生活,长期“与癌共舞”。
癌症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治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过大、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孙中明建议,居民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等措施均可以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工作,自2009年以来,先后承担淮河流域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含机会性筛查)、江苏省社区居民大肠癌高危人群筛查、江苏省癌症综合筛查(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等重点干预项目,累计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共完成上消化道内镜筛查18余万例,发现上消化道癌阳性病例3786例,其中早期病例1684例,有效织密群众健康“防护网”,为健康淮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融媒体记者 杨丹丹 通讯员 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