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发布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奖章”表彰名单。淮安市中医院副院长周兴武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信念——坚定信心向前
1992年,周兴武从扬州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市中医院工作。除了正常的临床工作,只要一有空,周兴武就跟着名老中医抄方学习,分析病例,并前往上海仁济医院内分泌科进修深造。他先后担任病区主任、治未病中心主任、内分泌科主任,2020年被任命为副院长,分管医疗、门急诊等重点科室,挑起更重的担子。
如何带领科室发展壮大,成为周兴武心中的头等大事。“把医院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就没有做不成、做不好的事。”周兴武说。在他的带领下,治未病中心蓬勃发展,内分泌科从最初“寄生”在其他专科里的小科室,一步步发展成淮安市中医重点专科。
如今,内分泌科不仅在糖尿病、糖尿病足、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断治疗方面颇有建树,还充分发挥了中医中药治未病的优势,走个性化治疗之路,让饱受内分泌疾患病痛折磨的患者少走了许多弯路。
传承——培养医学人才
多年来,周兴武一直坚持潜心治学、虚心求知。他先后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顾维超,著名五运六气研究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会长、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所长顾植山教授为师,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广泛运用治未病理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周兴武认为,只有通过大量阅读中医经典及学术前沿知识,不断学习,才能与临床相互结合,解决更多疑难病例。他每年至少做两个全新的专题讲座,文献阅读量在100篇以上,以实际行动立言立行,为年轻医生做好榜样。他常常教导年轻医生:“学医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只要一点一点地沉淀下来,去努力、去付出,不怕吃亏,就一定会结出硕果。”在他的推动下,医院的人才培养、科室规划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医传承创新发展,近年来,周兴武积极开展新技术和创新研究,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两项、厅市级科研项目一项,获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发表学术论著十余篇,出版专著两部。
创新——推动医派发展
“山阳医派”是发源于淮安的中医学术流派。为了做好“山阳医派”学术思想的传承发展工作,2018年,在淮安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淮安市山阳医派传承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挂靠在淮安市中医院。2023年,淮安市中医院加入江苏中医流派传承创新发展联盟。
作为分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周兴武先后赴上海、北京等地拜访诸多著名“山阳医派”名家,收集梳理山阳医家传承脉络,征集相关文字、影像资料以及古物。在这个过程中,他感触颇深:“社会各界以深厚的乡土情怀为‘山阳医派’发展贡献力量,传人同道以高涨的中医自信为‘山阳医派’发展蓄势赋能,我更要肩负起推进中医传承创新重任。”今年3月,周兴武当选为淮安市山阳医派传承发展研究学会会长。
2024年初,市中医院启动“党建+中医药文化”系列活动以来,周兴武组织和参加了40余场丰富多彩的大型中医市集、中医夜市、山阳快车、义诊巡诊活动。他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商场、广场、图书馆、大剧院等地,通过健康讲座、把脉问诊、健康指导等方式传播“山阳医派”中医药文化,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周兴武表示,市中医院将继续积极组织“山阳医派”专题活动,深入挖掘整理“山阳医派”学术思想,出版专著,培养名医继承人,通过项目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申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