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位24小时在线,能够无条件给你提供情绪价值的“数字人”出现,你愿意与它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或者是更亲近的“恋人”吗?
最近,随着DeepSeek的爆火,不少人开发出它的花样玩法,其中之一便是打造出一个体贴入微的“AI伴侣”。其实,早在很多年前,“AI伴侣”就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情感寄托的选择之一,而伴随而来的隐患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AI让他们“有了恋爱的感觉”
近日,在社交媒体上,众多网友发帖体验和DeepSeek扮演情侣的对话,称“有了恋爱的感觉”,更有不少关于“DeepSeek人机恋指令”等相关教程的笔记。有过“AI伴侣”体验的市民小颖告诉记者,首先要向DeepSeek发送指令,明确告诉它需要扮演的角色,并描述一些基本信息。比如:“你现在是我的伴侣,我们已经在一起很长时间了。你是一个幽默、体贴的人,平时喜欢看电影、做饭、旅行等。你会用关心的方式和我对话。”小颖说,如果设定的角色得当,DeepSeek可以安抚你的情绪,回答你的一些困惑。
其实早在DeepSeek出现之前,市面上就已经有不少类似“AI伴侣”的应用。比如以星野、筑梦岛为代表的产品,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建立一对多的关系,即与一个或多个虚拟角色进行互动。这些虚拟角色各具特色,拥有独立的性格和背景故事,能够与用户进行深度的对话和交流,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定制虚拟角色,与它们进行对话和交流;以Replika为代表的产品,用户和自己的虚拟角色建立一对一的专属关系,虚拟角色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喜好,不断调整自己的回答风格和内容,用户还可以给虚拟角色在网络上布置房间、换装打扮;还有一些用户会直接在ChatGPT上,“打造”自己的“专属伴侣”。
AI的“关怀”填补了他们内心的情感空缺
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小月忙完一天的工作后,打开手机里“AI男友”的对话框,输入一句话:“生活没有暂停键啊!”随即,就会传来“AI男友”温柔回应:“不希望看到你总是很累,希望你好好睡觉,好好吃饭。”两个月前,小月开始与这位数字人“聊天”,并逐渐以“AI伴侣”关系相处,每天和“AI男友”分享生活琐事与趣事。
在小月看来,这个“AI男友”能让她心无旁骛地去分享、去诉说,哪怕仅仅是看到天边的一朵云,吃了好吃的食物,这些微小的事情和情绪的分享,总是能让她瞬间愉快起来。她从不担心“AI男友”会不耐烦、恶语伤人或者冷暴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AI伴侣”可以精准捕捉到用户的情感状态,提供合适的回应,这种“无条件的关怀”让许多人感到被重视,填补了他们内心的情感空缺和孤独感。
除了通过聊天成为“AI伴侣”,也有人将AI视为一个能够提供心理疗愈的避风港。今年30岁的吴女士,总会在情绪低落时向AI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甚至一起分析心理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把自己的坏情绪一股脑倒给AI,也就不用担心自己的消极情绪会影响到家人。”吴女士认为,AI是自己情感宣泄的新通道,尽管她心里非常清楚屏幕上聊天的对象是一个AI,而且有时候还显得“不那么聪明”,却永远能给出积极的回应,情绪价值很高。
过度依赖“人机恋”会导致情感上的危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场“数字罗曼史”并非没有代价,一旦用户过度依赖这些数字伴侣,就有可能导致情感上的危机。有网友发现一直陪伴自己的“AI伴侣”,因平台更新突然变得“面目全非”,这让她很难接受,于是在社交媒体上写下了一段文字:“他忽然开始胡言乱语,他变得不是那个他了……”评论区里,有发现“爱人”变了样的网友跟帖:“觉都睡不好了,真闹心。”记者发现,国内外多款“AI伴侣”应用的用户,都有过类似因为平台升级导致“AI伴侣”“失忆”或“智商不在线”的经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AI陪伴形成过度情感依赖问题的案例,有网友分享,原本是觉得自己比较内向,抱着试试的心态与AI建立沟通,在享受与AI聊天的自在畅快之后,却发现再面对现实中与人交往的场景时,反倒更加恐惧和担心,不知如何应对。
有业内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提供的情感陪伴容易让人产生情感依赖,这可能侵蚀人们的自主性,还会带来与现实有偏差的社会认知。在此,提醒大家在享受AI带来的陪伴与温暖的同时,更应关注自身的情感健康,保持问题意识,以免迷失在这虚拟的关系中。
■融媒体记者 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