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淮安生态文旅区沁春路幼儿园沁幼托育中心,仿佛进入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围坐在一起玩拼图游戏,笑声此起彼伏。“这里的环境好,老师也专业,孩子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和教育,我们上班更安心了。”一位家长开心地说道。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着力解决年轻家长面临的婴幼儿照护难题,稳稳“托”起孩子们的幸福童年。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托育服务机构347家,其中省、市级普惠托育机构69家;总托位1.81万个,每千人托位数4.1个。
蓬勃发展广受欢迎
“这里是孩子们温馨的乐园,也是家长们放心的港湾。”沁春路幼儿园园长马瑾介绍,该园创办于2021年9月,是淮安生态文旅区首家备案注册的“托幼托育一体化”普惠托育机构。目前开设5个托班,接收了96名24—36月龄的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及亲子早教服务。创办以来,该园广受周边社区家长好评,家长们纷纷表示,把孩子送到这里很放心。据悉,全市共有106所公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托育服务。
教室里,孩子们正跟着老师一起唱儿歌,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欢乐;在专门为乳儿班设置的房间里,保育员正温柔地给宝宝喂奶。这是记者近日在民办幼儿园见乔幼儿园看到的场景。执行园长徐梦颖介绍,该园自2022年9月起开展托育服务,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婴幼儿成长发育特点,分月龄教学,将医育、智育巧妙结合,每个孩子都有专属的成长测评。园内还提供周末临时托、晚托等特色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家长。该园还开设了淮安第一家乳儿班,照护了25名宝贝。据悉,我市民办幼儿园中,有75所幼儿园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收费标准根据市场变化调节,不同班级类型收费有所差异。
多方合力稳步推进
淮安普惠托育服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两会期间,“托育一体化”成为热门话题,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带队调研,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市教育局会同多个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关于幼儿园开展2—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该方案遴选具备条件的公办优质幼儿园开展试点,为全市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探索经验。经费保障方面,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试点幼儿园给予奖补,并参照幼儿园标准安排生均公用经费。同时,试点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可在现行保育教育费基础上上浮25%,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的资金压力。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幼儿园各显神通。沁春路幼儿园依托“托育师”“育婴师”资格认证系统提升保教水平,并通过聘请专家讲课、组织教师实地考察优秀托育机构、开展园本培训等多种方式,打造高素质的托育教师队伍。见乔幼儿园同样重视师资培养,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多措并举未来可期
据介绍,我市普惠托育服务发展规划目标清晰。在人才培养方面,将进一步加强托育人才的专业培训,把托育工作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融入教师、保育员和保健医生等人员的培训内容,定期开展交流分享活动。同时,依托高校、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推进保育师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鉴定工作。
为了满足更多家庭的需求,我市将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力度,增加托班硬件设施投入,改善条件,确保托班教室、活动场地、卫生设施等符合婴幼儿成长需求。政府也将争取更多上级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和设备购置。与此同时,将不断健全有关保障机制,政府将加大保障力度,提高托育公用经费,合理配置编制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奖补机制,对提供托育服务的幼儿园,尤其是对省级普惠性或示范性幼儿园给予运营奖补,推动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
■融媒体记者 吴海涛,通 讯 员 傅根生 冯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