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报讯: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对外发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金湖秧歌传承人张玉珍入选。
据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计942位,代表性项目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其中,张玉珍的代表性项目名称为薅草锣鼓(金湖秧歌),属于传统音乐大类。
据了解,金湖秧歌是金湖及周边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在插秧劳动中集体创作的田歌,是里下河地区民歌的典型代表,迄今已有150多年历史。金湖秧歌的曲调主要包含“四句头”“五句半”“串十字”“抢八句”等,其演唱形式可分为“秧号子”“锣鼓秧歌”“打鼓唱唱”三种。其中,“秧号子”是单人唱的短歌;“锣鼓秧歌”是专职锣鼓师傅演唱的长篇叙事曲,其中一人敲锣、一人打鼓并担任主唱;最具特色的则是“打鼓唱唱”,一人或多人唱《格冬代》,俗称“打鼓”,一人接唱,称为“唱唱”。
此次入选的张玉珍是金湖县塔集镇人,她自幼学习金湖秧歌,熟悉金湖秧歌的产生、发展历史,并熟练掌握金湖秧歌的各种曲调与表现形式。张玉珍嗓音好、记忆力强,经常参加群众文艺演出,演唱时声情并茂,唱、演俱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融媒体记者 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