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报讯:用爱点亮生命之光,让真情传递温暖。近日,市住建局市政公用科科员、“90后”小伙邱炎接到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入院通知。“如果我的捐献能让一个人获得新生,那我的生命也将更有意义。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捐献志愿者队伍,为需要帮助的患者带去更多希望。”邱炎说。
时间回到1月8日。当日,邱炎在盱眙县出差时接到电话:“您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您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原来,他与一位患者初配成功,后期检查全部合格后,即可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患者的生命。
邱炎回忆,得知消息的那一刻,他有点犹豫:造血干细胞以何种方式捐献?会不会有副作用?需要注意什么?
带着内心的疑问,当天回到市区后,邱炎来到清江浦区红十字会,详细了解全部捐献流程。清江浦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耐心解释:“随着技术进步,现在的捐献者只需要像献血那样,从血液中提取造血干细胞200 ml左右。其间可能会产生短暂的身体不适,但目前还没有对捐献者身体产生长期副作用的先例。”
邱炎没有再犹豫,毅然签下同意书。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家人的认可和支持。之后,邱炎进行了高分辨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他与患者高分辨配型成功。然而,后续的体检结果却显示,邱炎的血压偏高,暂时不适合捐献。“还有时间,可以调整试试。”清江浦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邱炎。于是,他开始注意科学饮食、适当锻炼,餐桌上多了芹菜等降血压的食物,每天慢跑、早睡早起。经过近1个月的努力,他的血压明显下降,达到捐献条件。
“我听说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概率大概是十万分之一,冥冥之中选择了我来挽救一个陌生人的生命,也是一种缘分。”邱炎说。据悉,2011年邱炎还在读大二时,偶遇献血车,便有了他的第一次献血。此后14年来,他累计献血16次,总量达6300 ml。2021年他在洪泽区献血时,听了血站医生关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介绍后,当即同意抽取血样,将相关信息登记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融媒体记者 吴家婧,通 讯 员 李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