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淮安发布了30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这里面,近半数都由市数据局牵头。数据究竟有多重要?——淮安新闻网网友138****2740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预言,“万物皆数”。进入工业5.0时代,数字不仅成为重要生产力,政府治理亦从中寻到更优解。
前不久,我市印发《淮安市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30条”),提出多项具体措施,其中深化证照“三联”改革、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一企来办”平台服务质效、加快数字淮安转型升级等13项措施的牵头单位都是同一家——市数据局。这意味着,在淮安,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正在崭露头角。
十多年来,随着社会事务日益复杂,政府管理服务供给呈现分散化和碎片化,不仅导致行政资源浪费和执行成本增加,也造成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多头跑、跑多次。要实现部门之间“左右合作”,如果只是简单进行物理整合,新机制必然产生新机构,最后演化成新部门,同样会增加协同成本,治标不治本。如何才能产生“化学反应”?答案就藏在数据里。
“业务‘跨界’,数据得先‘破圈’。”市委副秘书长,市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苏一语中的。他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举例,通过打通国家、省、市三级条线业务系统,推动国家、省条线业务系统数据高效衔接、直达基层,实现申报数据、审批过程数据、审批结果数据实时同步流转;通过超级管理员机制,形成435类电子证照材料目录清单并对外发布共享,累计归集电子证照材料数据1599万余条。这些数据,推倒了部门之间的数据“烟囱”和“孤岛”,为各部门“左右协同”打下坚实基础,也为政府由“治”转“智”创造更多可能。
企业同样从数字赋能的部门协同中获益。例如,“一企来办·苏税援”平台为企业提供一般税务咨询、专业税务顾问、纳税情况审查等8项服务,已入驻涉税服务机构505家,达成交易5059次,成交金额达5637.71万元。
当然,政府服务到底好不好,不能“王婆卖瓜”,西瓜甜不甜还得吃瓜人说了算。在省工商联《江苏省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评估报告》中,淮安满意度从2020年的80.1%提升至2023年的96.83%,“五大环境”满意度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当流程再造催生新的服务模式,“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等创新改革不断涌现,营商环境获得更多投票自然水到渠成。
数字时代,瞬息万变。已经尝到“甜头”的淮安,接下来如何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释放数字赋能的红利?“30条”提出,要提升项目全周期审批质效,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3.0版,构建建筑单体编码管理体系,推广赋码“一码全链”应用;全面开展完整“一件事”主题知识库梳理,为企业群众提供更智能化的“一件事”综合性咨询服务;迭代升级12345热线平台系统,构建“省市县一体联动、部门集约共建”的企业线上服务生态;建立数据资源、信息化项目、信息系统、事项、数据设施“五本账”,提供高价值数据源……一项项务实举措,必将为政务服务数智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当前,信息革命通过数据信息和虚拟空间翻转了物理世界,数“智”政府成为新的政府管理和服务形态,这既是数智化时代对政府服务的更新要求,也是政府对社会形态转型的自我适应。创新变革是路径,以人为本才是底气。透过现象看本质,淮安“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种种尝试,彰显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真正为企业和群众着想,才能让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用。要知道,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解决好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并非易事。数“智”政府的打造,需要政府部门具有灵敏的服务思维,站在企业和群众的立场换位思考。
也正因如此,淮安的未来更值得期待。
■融媒体记者 孔 雪 王小平,通 讯 员 周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