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巷:氤氲茶香记述岁月流转

 2025-02-23 1170来源:淮安日报

柴米油盐酱醋茶,俗称“开门七件事”,其中,茶虽排在末位,却最为意味深长。以茶聚友,既有烟火之气,又有风雅之韵。淮安区河下古镇就有一条茶巷,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前往游玩打卡。

茶巷是一条南北向的街道,南至姜桥,北至河下石工头,中间有光禄第巷等连接东西。据正德《淮安府志》记载,茶巷为河下最早的八巷之一,此八巷皆因“百工造作,商贾贸易”聚集而得名。在运道改道城西之前,茶巷是河下的交通要道,也是河下最主要的街道,《淮安河下志》中称之为“茶巷大街”。

1200多年前,茶圣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遍访32个州,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畅游于山水之间,浪迹于乡野田园。公元780年,《茶经》成,天下香。陆羽在《茶经》第七章茶事中记述道:“《淮阴图经》:‘山阳县南二十里有茶坡。’”

茶巷内有一座三官殿,也称天兴观,属道教建筑。后殿是三官殿的最主要建筑。该殿地下有7口水井。乾隆《淮安府志》记载:“城外井:天兴观井,凡七。在大殿神座下,水最甘美。”《淮城信今录》中也有记载:河下古天兴观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规制宏丽,内有七泉,水甚甘美,俗称“七泉山”。神座下的一口泉水井泉水最为甘美,最适合泡茶。商人们趁此商机,纷纷在道观邻近的石街上售卖用此泉水泡的茶,因此这条石街也被称为“茶巷”。明清之时,伴随着盐法改革,山陕、徽州盐商们逐渐向河下聚拢,茶巷随之成为人气集聚之地。

彼时,富裕的商人在茶巷建造了一篑园、南藤花书屋等园林。《河下园亭记》曰:“南藤花书屋,程一庵司马宅中花圃,在茶巷。”南藤花书屋为盐商程昌龄所建。程昌龄,字一庵,安东人,两浙候补运副,嘉庆年间寓居淮安。南藤花书屋有环云阁、春华秋实之馆等建筑,尤其是园中堆有一土山,山上一架紫藤,特别清丽可爱。程得龄有《秋夜一庵兄招同人宴集南藤花书屋,即送保绪之扬州》诗。盐务改道以后,盐业生意萧条冷落,程昌龄最终郁郁而卒,园子也售与他人。

为挖掘茶巷文化内涵,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及周边文化景点,2021年以来,我市启动实施茶巷整治提升工程,主要包括茶巷文化广场、市集业态外摆小屋、演艺舞台、笔生花书院以及现代光影等,通过引入夜食、夜游、夜购、夜娱、夜趣等多元业态,创新场景,激发新活力,着力打造以夜游文化为主的旅游消费聚集地和茶文化展示一条街,使其成为河下古镇又一个文旅新地标。

如今,改造后的茶巷不仅环境变好了,还增加了很多文化元素,既展现了河下深厚的人文底蕴,又体现了淮上江南的小桥流水风情,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融媒体记者 潘梦洁 李昱含 刘志钧 徐天魁,通 讯 员 徐爱明 张景国 孙银凤

◎创业大厦、春晖路商业街部分房屋租赁权拍租

◎市区西大街邮储银行大门西侧旺铺出租

◎国企招聘专业人才9名,名城控股集团面向社

◎整体拍租一批商铺租赁权!

◎42名(事业编)!2025年涟水县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