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打卡”乡村大集

 2023-10-26 2072来源:网络

赶集能碰见很多老朋友:陈万云

昨日,本报刊发的《感受浓浓的乡土味和烟火气 城里人逛起乡村大集》一文引起不少读者的兴趣,一些人纷纷讲述他们下乡赶集的故事。乡村集市犹如一部“5D电影”,既能让来赶集的城里人收获购物“淘宝”的快乐,也能让他们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耳闻当地的乡音,体验生活的美好。

“我老家在淮安区苏嘴镇,农历日期尾数为一、四、七是逢集的日子。”今年57岁的陈万云说,她特别喜欢赶集,集市上不管是蔬菜、水产、小商品还是衣服,都物美价廉。赶集对于陈万云来说,不仅仅是出于购买商品的需要,更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感需要和生活习惯。在她眼中,赶集是回老家的理由,是重温童年记忆的机会。

陈万云回忆,她小时候最期待的活动就是赶集。每到赶集的日子,整个村子的人都会相约一起去集市。她记得当时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摊位上摆满了各种新鲜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这一天,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充满了过节般的欢乐。“赶集的人就算不是一个村的,彼此之间也非常热情友善,陌生人之间也会互相帮助。”陈万云说,她在集市上买菜,经常会遇到一些好心人主动帮她挑选新鲜的食材,这种和睦的氛围让她觉得非常快乐。

尽管陈万云如今在城里居住,买东西也很方便,但她对赶集的热爱却没有一点改变。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回老家去赶集。提到为什么喜欢赶集,陈万云表示,在集市上,她可以碰见很多老朋友,在叙旧时分享彼此的生活点滴。集市上的商品种类非常丰富,除了特色农产品,还有农户自家做的手工艺品等,都是城里的商场和超市里买不到的。此外,集市上卖东西的都是当地村里人,卖的菜是自己家地里种出来的,鸡蛋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就连一些水产,也是自家塘子里出产的,价格非常便宜。

在赶集时感受游玩的乐趣:曹希玲

今年55岁的曹希玲是名赶集爱好者,她的手机里收藏着我市各地乡村集市的时间表。“每到节假日,哪儿逢集市,我们就开车去那里转转。”曹希玲说,淮阴区渔沟镇的集市她最常去。对于如今已退休的曹希玲来说,去乡下赶集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曹希玲出生、成长在城里。第一次接触乡村集市是跟着丈夫回老家。“我老公老家在渔沟镇,镇上逢集很热闹,像是一场大型聚会。”曹希玲介绍,虽然街上售卖的商品在城里也能买到,但是那种人潮涌动、挤在一起挑选东西的感觉很美好。有过一次赶集体验后,曹希玲就成了赶集的爱好者。退休后,曹希玲在渔沟镇买了一套房子,一方面方便照顾婆婆,另一方面可以住在乡下,全面感受乡村生活。

农历日期尾数为一、三、六、八是渔沟镇逢集的日子。曹希玲说,每到逢集时,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都会聚在一起。集市上不仅有新鲜的蔬菜、散养的土鸡、生态养殖的猪肉等吸引她这个城里人的商品,还有应季的各类蔬菜种苗。在曹希玲看来,逛集市,既锻炼身体,又可以呼吸到乡下的新鲜空气,比在城里有趣。“去年夏天,我在集市上买了好几种菜苗,最终自己种出了茄子、番茄、辣椒等蔬菜。”曹希玲笑着说,自己种出来的蔬菜水灵灵的,她看着就喜欢,全都拍照记录在手机里。

曹希玲用影像记录了许多赶集的美好瞬间,也拍下了她向往的田园乡村生活,全都保存在手机相册中。“乡村生活舒适惬意,每隔几天出现的集市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而且吃得绿色健康。”曹希玲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乡村生活,在赶乡村大集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外出游玩的乐趣。

赶集是不可多得的快乐回忆:张佳丽

“算着日子去乡下逛集市,看到那种热闹的场面,心里不自觉地会有一种开心满足的感觉。”今年36岁的张佳丽说,她小时候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上街赶集是不可多得的快乐回忆。在集市上,年幼的她不仅能看到应季的蔬果,还能看到一些城里才有的新潮玩意。

张佳丽的老家在淮阴区古清口街道,农历日期尾数逢二、四、七、九是赶集日。集市上,许多村民会把自己家里种的粮食瓜果或者编制的手工艺品拿来售卖。张佳丽的爷爷是个勤俭持家的农民,每到赶集日,总会起早上街摆摊。“爷爷卖家里种的瓜果蔬菜、自己编的藤筐,过年的时候还卖草鸡蛋和糯米面。”张佳丽说,小时候她最开心的就是陪着爷爷去卖东西。爷爷卖完东西会带着张佳丽将整个集市逛一圈,给她买糖葫芦和各种新潮的小玩意。

如今张佳丽已在城里结婚成家,美好的童年回忆让她依然喜欢到乡下赶集。“我最喜欢在春天赶集,能买到各种新鲜的野菜。”张佳丽说,城里卖的荠菜很多都是人工栽培的,肥嫩有余而香味不足,在老家的集市上,她能够买到刚从田野里挖来的、沾有泥土的野生荠菜,那是她期待已久的时令美味。

春节临近时,张佳丽也喜欢去乡下赶集淘年货。那时的集市上,灯笼春联、瓜子炒货、鲜肉熟食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过年到乡下赶集,逛一圈就能把年货置办齐了,集市上到处可见鲜艳的红春联,年味十足。”张佳丽说,最近几年过年时,她喜欢带着孩子一起逛乡村大集,也让孩子体验过年的“仪式感”。

逛乡村集市时时有惊喜:袁华

“虽然我住在城里,但是很喜欢赶集,一到休息日,就会开车带着父母一起去逛乡村的集市。”今年30岁的袁华说,他老家在淮阴区丁集,每逢农历日期尾数为一、四、七、九,镇上就有集市。如果周六、周日丁集镇不逢集,他就会去别处的集市进行采购。

“我小时候最期盼的事就是去赶集了。” 袁华说,尽管赶集要起早,小时候的他也很愿意去,因为只要跟着大人去赶集,总有机会解解馋。买上几根油条、一块糖糕、一包甜甜的蜂蜜面包,要是父母心情好,还会再买上一根雪糕或者一瓶汽水给他。这些小时候的快乐回忆深深印在袁华脑海里。长大后的袁华虽然进了城,但一有时间,他还会驱车带着父母到乡村集市上逛逛,买一些新鲜的农产品带回家。

“赶集的时间是上午8点到10点。”袁华介绍,摆摊的人会带着自家的新鲜农产品来到集市,卖出后再从别人那里买一些农产品或者日常用品,大家各取所需。相比城市里的超市和菜场,乡村集市上商品的价格明显低廉许多。他回忆:“我上次去赶集,在集市上买了一些秋葵,竟然只要5元钱,着实让我很惊喜呢。”

■融媒体记者 王夏禹■融媒体记者 张金宇

◎国企招聘专业人才9名,名城控股集团面向社

◎整体拍租一批商铺租赁权!

◎42名(事业编)!2025年涟水县卫健委

◎27名(事业编)!淮安盱眙招聘农村订单定

◎招聘32人(事业编)!洪泽区教育体育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