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报讯:25日下午,市政府召开“聚力聚焦养老服务 构建‘三老三全’工作格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养老服务工作要求,通过党和政府的关心、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真心、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爱心,共同推动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已有各类养老机构249个,养老总床位4.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4.7张;建成40个乡镇(街道)日间照料中心、1669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406个老年人助餐点,养老全覆盖、孝老全方位、敬老全社会的养老服务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聚力推进,实现养老服务体系多层次。近年来我市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2018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0.05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19.6%。市民政局和各相关部门聚力推进,完善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机制,强化了政策执行机制;优化居家服务能力,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提升,今年全市新增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5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率分别达68%和42%。持续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全市249个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建立尊老金普惠机制,今年已为13.5万老年人发放尊老金7700余万元。提升上门为老服务能力,为12.95万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等多样化上门服务。推动智慧养老参与,建设“淮安市虚拟养老院”平台,实现了全市养老服务一张网。完善养老机构安全“六个一”工作机制,全面监管养老机构安全。
聚焦热点,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我市聚焦空巢、独居和农村留守老年人养老生活的特殊性,建立空巢、独居和农村留守老年人巡防、互助和信息比对制度,将这部分老年群体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满足他们精神关爱和定期上门照料精准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聚焦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照护,通过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不断满足这部分老年群体的养老护理需求。近两年来,全市新增护理型养老机构16家,新增护理型床位4712张。聚集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上门服务的需求,不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开展多样化上门服务,构建“专业+志愿服务”养老人才供给体系,基本建成“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聚焦老年人精神关爱生活需求,在春节、重阳节等时间节点,开展敬老爱老入户慰问走访活动,敬老月期间,持续开展“十大孝星”“十大爱老明星”“十大老有所为明星”等系列评选活动,引导孝老爱亲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老人的浓厚氛围。
■融媒体记者 张小燕,通 讯 员 张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