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国道京杭运河特大桥:雄伟壮观 助力腾飞205国道京杭运河特大桥位于市区205国道上,由北向南先后跨越里运河、京杭大运河,概算投资约2亿元。桥梁全长1207.53米、宽26米,双向四车道,为矮塔斜拉桥结构,主塔高32米,是205国道淮安西绕城公路建设项目的重要交通控制节点工程。
淮安运河大桥:淮上明珠 璀璨夺目淮安运河大桥位于淮海南路,横跨京杭大运河,全长663.76米、接线长788.24米、宽38米,双向六车道,通航等级为Ⅱ级。该桥是市区首座全钢结构桥梁,设计寿命一百年,造型新颖独特,被誉为“淮上明珠”。
清浦大桥:设计先进 便利交通清浦大桥位于市区北京南路上,横跨京杭大运河,为双索面自锚式悬索吊桥,索塔为“门”式钢筋砼框架结构。桥梁全长504米,桥面宽35.4米,双向6车道,2008年10月建成通车,现已成为京杭大运河上一座标志性桥梁。
清江大桥:双层拱桥 通行顺畅原淮钢大桥建于1990年,又称京杭运河淮阴一号桥,为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桥长204米,主塔高56米,结构复杂,历经多次加固后,其通航净空逐渐无法满足京杭大运河的通航需要,再加上内环高架建设需要,2017年原大桥被拆除,在原址上新建清江大桥。
石码头桥:南船北马 镌刻辉煌石码头桥曾名御码头桥,坐落于里运河上,桥东为里运河文化长廊,桥西为大运河文化广场。桥梁修建于1998年,桥面宽阔、造型古朴,桥梁将承德路连为通途,缓解了若飞桥的通行压力。
常盈桥:亭亭玉立,古韵绵长常盈桥为纪念“常盈仓”而建,南首是原常盈仓所在地。常盈仓建于明永乐年间,规模宏大,建筑质量一流,有“天下粮仓”之美誉。据胡瓘《常盈仓周垣记》记载,常盈仓建有40个区、仓库80座,共800间,可容纳150万石漕粮,其规模在明代全国粮仓中首屈一指。
若飞桥:纪念英烈 见证巨变架设在清江浦区里运河清江闸上的若飞桥,是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的重要景观之一。为什么叫“若飞桥”?原来,这座桥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记忆”。
水门桥:镌刻历史 见证变迁
河下大桥:两桥依依 景色旖旎据介绍,原河下大桥更名为湖心寺桥,具有历史传承性。河下古镇原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湖心寺,曾有“淮郡第一名刹”的美誉,附近有一木桥,桥长60余米、宽4米,桥两头有木牌坊,牌坊上有“湖心寺桥”字样。
淮安区程公桥:造型精巧,古韵悠长程公桥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桥,桥基、桥孔、桥身直至桥顶,全部由白矾石铺就,桥面由条石铺成,桥壁由青灰块石建起,桥面中间由一尺有余的条石竖铺到顶,可以方便旧时的独轮车上下桥,桥梁造型精巧,韵味悠长。
淮安区堂子巷大桥:古色古香,水利枢纽堂子巷大桥两头共建有4座古色古香的楼阁,分别命名为望江亭、达海亭、通泗亭、会汴亭,体现了淮安在漕运史上的繁华盛况。登上楼阁,可见水波粼粼,杨柳依依,里运河两岸旖旎风光尽收眼底。放眼望去,龙光阁、古城墙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分外美丽。
淮安区友谊桥:桥畔古迹,见证繁华2017年,在友谊桥西北侧施工工地发现一处古迹遗址,并且施工过程中陆续发现石碑、石秤砣等古物,经文物专家鉴定,此处是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盘粮厅遗址。
淮安黄码大桥:宛如巨龙 横跨两区淮安黄码大桥,横卧在武黄线京杭运河宽阔的河面上,极目远眺,桥梁线条流畅优美,气势恢宏,宛如巨龙。桥上车流不息,桥下船只畅通无阻。
平桥:因运河而生,缘桥而得名平河桥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宋史》。据《宋史·列传·叛臣》记载,南宋绍定三年(1230),为剿灭叛臣李全,“每军过千人,一屯南渡门,一屯平河桥,一屯北神镇,城中、城西各一。” 这是平河桥名称第一次在国史中出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史籍称“淮甸之门户”,是淮安(山阳)的南大门。
蒋桥:大美乡村入画来蒋桥:大美乡村入画来,淮安114网为您提供淮安本地新闻,淮安头条新闻,淮水安澜新闻,淮安阳光纪检新闻,淮安民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