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工业强区 旅游富民”战略,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洪泽新实践——访省人大代表、洪泽区区长张灏过去的一年,在中央、省、市的科学决策、坚强领导下,洪泽区努力担好“勇挑大梁”政治责任,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大局稳定、动能增强、预期改善”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省、市平均水平,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美誉度日益彰显。
建好苏北“四好农村路”,担起乡村振兴“金扁担”——访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毕丰书“省委书记信长星的讲话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对新时代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我们推动今后工作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日前,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毕丰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医疗中心——访省人大代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杨晓钟“今年的省两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省政府工作报告擘画了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蓝图,让我们心情振奋,更明确了工作方向。”昨日,省人大代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杨晓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依法履行好代表职责,聚焦主责主业,不负人民重托,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医疗中心,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强化政治担当 展现政协作为——访省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戚寿余展望2023年,戚寿余说,市政协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中共二十大绘就的宏伟蓝图,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决策部署,登高望远、奋力争先,在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征程上干出政协新样子。
建设农业强市 淮安大有可为——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志明作为全国知名的农经专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志明既有开阔的理论视野,更有用脚做学问的学术自觉,从事基层调研近40年,对淮安农业发展状况也十分熟悉。日前,他接受本报采访组连线访谈认为,通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农业强市建设,淮安大有可为,同时又必须知己知彼,探寻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持之以恒做有益的事情——访淮安社科人物、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季秀平今年55岁的季秀平是淮安社科人物,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学报编辑部主任,曾任学校法学院院长。由于教学、行政事务多,他就在时间上“做加法”,抓紧时间研究和写作。多年来,季秀平的科研工作从未中断,并取得丰硕成果,得到了很多关注和认可,获省法学会“江苏省优秀法学研究工作者”荣誉称号、获评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传递华人声音、助力故乡发展——访比利时籍华人李香玲从中国淮安涟水县到比利时摩尔市,变的是居住地,不变的是一颗赤子心。不久前,比利时籍华人李香玲回到故乡涟水与亲人团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香玲已长居比利时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她内心最难割舍的便是故乡。
坚守科研初心、勇攀学术高峰——访淮安社科人物、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秘书张玲初见淮安社科人物、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秘书张玲,她一头短发,给人一种淡雅恬静的感觉。“我作为高教所的一员,不仅要为教师科研提供服务,还要不断提升自我,更新学科知识。”张玲说,目前自己在攻读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管理博士学位,已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深融“一体化”,关键在“内功”——访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余治平在众多淮安籍学者中,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治平是十分特别的一位。说特别,不是因为他哲学研究著作等身,也不是因为他有董仲舒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高规格的学术头衔,而是指他曾专门“跨界”,于2014年出版过一本以家乡洪泽万集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万集乡下这些年:中国底层社会治理的微观叙事与个案研究》。以家乡为研究对象是需要勇气的,也由此折射出他浓浓的乡愁,和对家乡发展持久的关注。
借他山之石、攻创新之玉——访淮安社科人物、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丽从教以来,刘丽一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教学成绩突出,先后获评淮阴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十佳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在院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扎根红色土地、潜心科研工作——访淮安社科人物、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商学院副院长万玉龙兼任市现代物流学会副会长的万玉龙,在社会科学领域有一定建树。他负责的教育部课题,获得省级优秀奖,已申报国家级的课题团队成果。前段日子,万玉龙结束在西藏的交流活动,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西藏的专职院校交流建设发展经验,实现教育的精准帮扶,推动两地专职教育互动发展。
淮安发展需要新的定位引领——访淮阴工学院社科处处长、苏北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史修松史修松认为,从“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到“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定位坐标之变,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是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推进区域共同发展,促进淮安交通、产业、人才以及城镇化建设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用兴趣选择、以初心坚守——访淮安社科人物、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蔡铁鹰“我在河下古镇的石板街上长大。”蔡铁鹰告诉记者,1982年寒假,机缘巧合下,正读大四的蔡铁鹰与当时的淮安县吴承恩故居调查小组有了接触,他们意外发现曾经被一众顽童视为游戏场的废墟竟然是吴承恩故居旧址。兴奋之余,他把《西游记》和吴承恩研究确定为毕业论文的选题。
在世界文学的激流中勇毅前行——访淮安社科人物、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孙建光“研究未来、思考未来,对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近日,在中国未来研究会2021年学术年会上,淮安社科人物、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孙建光以《国外未来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为题做主旨报告。
高质量打造康养特色旅游小镇——访洪泽区老子山镇党委书记贝怀强水产品一条街上蟹肥、虾鲜、鱼嫩,温泉旅游度假区内水清、气爽、景美……洪泽区老子山镇独具水乡柔情。“近年来,老子山镇深入挖掘老子文化、休闲文化和养生文化,探索高质量打造康养特色旅游小镇的差别化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镇、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特色小镇、省旅游度假区、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及省水美乡镇等荣誉称号。”老子山镇党委书记贝怀强说。
扛起重大责任、展示硬核担当、高质量打造城乡园融合发展样板——访中共淮安市淮阴区委书记王建军“9月21日,市委书记陈之常到淮阴区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认真落实省委书记吴政隆在设区市市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扛起勇挑大梁责任。淮阴区将紧扣争创‘全国百强区、全国百强高新区’目标,苦干实干,高质量打造城乡园融合发展样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日前,中共淮安市淮阴区委书记王建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情系桑梓守初心,温情善举显担当——访印象盱眙酒店总经理孟凡东他做过供销社职工,经营过小型餐饮店,起家于餐饮行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将一家小型餐饮店打造成当地餐饮行业的标杆。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用实际行动彰显爱家乡的情怀。他,就是印象盱眙酒店总经理孟凡东。
葡萄“串”起致富梦——访兴农果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强由于工作需要,张强时常奔波在外洽谈业务,品尝了多地的美味水果。“当时的技术和交通运输条件有限,我们在家乡吃到的葡萄总是酸涩的,和我在外吃到的葡萄口味差距很大。也就是那时候,我萌生了自己种植葡萄的想法,想让更多家乡人吃到香甜可口的葡萄。”2014年,张强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在武墩镇武墩村投资2000万元兴建淮安市兴农果树专业合作社,种植了阳光玫瑰、夏黑、早夏香等40多个葡萄品种,致力将“舌尖的甜蜜”带给更多人。
怀仁爱之心、守公益底色——访江苏广宁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梅平1991年,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张梅平开办民营性质综合性门诊部——和平路梅平门诊部。她一心为百姓着想,从不拒绝任何一位上门求助的患者。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尽可能地提供上门服务;对困难患者,减免医药费。多年来,因价格低廉、服务周到,梅平门诊部的好口碑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为老人幸福享老作出应有贡献——访淮安社科人物、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田萍她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科研20年,是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在淮安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研究领域独占鳌头。2021年,由她领衔的学校社会工作专业获批省特色专业。她,就是淮安社科人物、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田萍。